成長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挫折,而每一次的經歷和重復出現的心理過程,都有可能影響心理發展。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幫助孩子總結失敗原因
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家長不能只告訴孩子“輸就輸吧,沒關系”,而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讓他找到自己的不足,從失敗中收獲經驗和教訓。
2、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許多家長生怕孩子吃苦,當起了孩子的“保護傘”,但不知,這種過分的保護對孩子是十分不利的,會剝奪孩子自立、自強的機會。作為家長,應最大限度地改變觀念,掌握的正確方法教育孩子,相信孩子,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要鼓勵他,讓他自己去做。
3、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某一領域里要充分自信,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挫敗。在生活中,家長可利用孩子的優勢激勵孩子,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長處,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孩子在其他方面體驗到成功、看到希望,能幫助他找回丟失的自信。
4、掌握調解心理的方法
父母要多學習一些緩解心理壓力的常識,方便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調整。比如當孩子出現緊張情緒之時,可以提醒他深呼吸幾次,忘卻這是在比賽,把比賽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活動,用放松的心態迎接等等,同時,合理宣泄壓力也能有效地控制怕輸的心理。
5、讓孩子明白失敗的定義
平時給孩子多講些偉人遭遇尷尬、困境、失敗時處理問題的趣事,注重強調他們的幽默感和豁達大度的心理,讓孩子明白真正的失敗是甘心承受失敗,并且失去再嘗試的勇氣。
6、培養孩子自立
挫折教育不是簡單的創造困境讓孩子去經歷,而是當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候,父母不要急于去為TA排除一切障礙。父母應確立與孩子的“顧問”與“詢問者”關系。父母向孩子提供建議和咨詢,由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樣會很有助于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能力以及對其行為自我負責的精神。
7、父母要培養自身承受壓力的能力
家長需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要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依據孩子的性格優勢和能力確定教育目標;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孩子。只有這樣才不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去應對競爭,并且承受挫折。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多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最好的鼓勵是信任,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我們對這份好奇心要給予充分的保護。每當孩子嘗試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嘗試做一做,如果是比較危險的嘗試,可以在搞好風險防范的基礎上,讓孩子去體驗,而不能一味用“你太小”“等長大”“太危險”等口氣來拒絕孩子。
2、接納孩子的犯錯
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難免會打碎杯子、弄翻瓶子;在學習繪畫的時候難免會把顏料涂在身上;學自行車的時候也難免會摔跤。我們不能因為有這些錯誤,就阻止孩子繼續,人人都是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力求完美只能造成孩子退縮或拖延。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適時地給孩子講些有關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給孩子講述偉人成長的經歷、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難”,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經磨礪百煉成鋼的。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