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眼里,從小到大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是非常辛苦的,每天上課、寫作業,再加上各種大考小考,孩子們的壓力也非常大。那么,孩子不想去上學怎么勸導?
孩子不想去上學怎么勸導
1、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根據不同的原因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孩子性格過于靦腆以及對家長過于依賴都可能導致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去結交朋友,大膽認識新生事物。
2、積極交流溝通
對于孩子上不了學的一些原因要適當的予以解決,同時也應該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積極與孩子溝通交流。適當的給予言語上的鼓勵,讓孩子解決負面的情緒問題,不能夠讓孩子沉浸在焦慮、抑郁、煩躁的情緒當中不能自拔,而且不能讓孩子沒有辦法尋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3、讓孩子多一些學習的興趣
增加孩子的學習欲望,比如帶孩子看一看世界名著,多去圖書館學習或讀書。同時也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歷史展覽館等等。讓孩子有更強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這樣才能夠積極的自我鼓勵、自我督促,讓孩子自己養成學習習慣。
孩子不想去上學的心理原因
1、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動力
學習能力差既屬于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厭學行為沒有必然關系,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2、家長給予的壓力過大
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而孩子時常無法準確匹配父母的預期,所以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會表現出不想上學、甚至偽裝生病等問題。
3、人際關系問題
青少年人際關系,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點,當孩子學校被排擠、孤立,被同學欺負或被老師誤會,自己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排斥學校生活。
4、性格原因
性格太自卑內向的孩子,在人多的環境不自在,就想要逃避這個環境,這一點往往在幼年時期就會顯出端倪,而家長如果不重視的話,到青少年時期就會明顯表現出來。
5、環境更換
適應能力差的孩子,遇到學校環境轉換、轉學環境更換,關系好的同學離開,或者更換了班主任老師時,會難以適應,就容易產生逃避上學的心理。
孩子心理調節能力、表達能力和表達欲望,往往受到多種原因和因素的牽制,一旦發生家長無法解決的問題,往往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因此我們提倡家長不僅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身體健康,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