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學歷是重要的敲門磚,所以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不想去上學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孩子讀初中不想去上學怎么辦
1、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我們要讓他們明白,上學好比一棵小樹的成長,大了才會變成棟梁,我們學習的多了,長大后也才會有所作為。學習只是我們自身各種情況的綜合體現,每個人都會有能成功,多和自己的過去比一比。
2、家長多表揚鼓勵。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家長不要放過每個值得表揚的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后要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樂。
3、減少孩子的壓力。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點知識,就拼命地給孩子報上不完的培訓班,孩子的自由時間受到限制,或者父母給予孩子太高的期望,這樣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從而產生對學習的厭惡心理。
所以家長們如果為了孩子好就要減少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快樂地生活,而不是給他們太大的壓力,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
4、鼓勵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家長應該通過鼓勵孩子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和認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向。
孩子讀初中不想去上學的原因
一、缺乏動力。自以為上大學無望,混張初中畢業證或高中畢業證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動力,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無論學什么都無精打采,難以激發興趣。
二、愛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也對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社會上“一切向錢看”的賺錢思想;一些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錄像、圖書等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不求進取、讀不讀書無所謂的不健康思想,還在腐蝕著部分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這對提高全民愛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的時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須堅決摒棄。
三、缺乏未知欲望。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知識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話,就會經常處于精神振奮的狀態,對學習就不至于有厭煩情緒。
四、學習活動的重復、單調和乏味。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重復、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們的疲勞和厭煩感。缺乏生機、靈活和變通的學習生活,常導致學生厭學。
如何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關系。良好的家庭教育關系是孩子學習的重要保障,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關愛。同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與孩子合作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應該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出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家長也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