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孩子多數都是因為自制力太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家長對孩子要求也不嚴格,甚至嬌慣孩子,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要想讓他上課認真聽講,首先老師要多和他溝通,培養他學習的興趣,給他講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其次,家長也要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家長該如何引導
1、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方法
當孩子不好好聽課,導致課后作業完成困難時,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對孩子說“你上課要好好聽講”,但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并不會起到大面積的成效,反而還會讓孩子陷入迷茫當中,這是因為你要好好聽講這句話是大方面的概括,孩子聽到后依然在課上不知道如何去聽講,而孩子聽課不認真也恰恰是不知道如何去“聽”,所以才會造成聽課效率低下的情況。
這個時候想要提高孩子的聽課效率,那么家長就一定要告訴孩子聽課的方法,比如“聽到上課鈴聲之后就要安靜下來,不要交頭接耳,也不要和同學說悄悄話,認真去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每一知識點”,通過細節方面的計劃和方法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認真聽講。
2、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
當孩子有一個認真聽講的計劃和概念之后,家長還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是什么,也只有讓孩子了解并且感受到過程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夠通過過程去達到認真聽課的效率,比如說當孩子聽課效率不太好的時候,家長除了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方法之外,還要告訴孩子:
“在課堂上聽講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去看清楚老師寫的每一個字”,在過程里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對比去逐漸培養良好的聽課能力,這是因為“看清楚老師寫字”的核心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只要孩子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粉筆速度相信聽課的效率也不會太差。
3、訓練孩子認真回答問題的態度
良好的聽課技巧還需要良好的態度作為支撐,如果孩子聽課的效率實在是太差了,來不及細嚼慢咽地教會孩子聽講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建議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回答問題要舉手的習慣,平時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可通過“舉手”的方式建立溝通模式,讓孩子養成習慣舉手回答問題或者溝通的積極模式。
“舉手回答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有的時候和孩子講話很容易出現“搶話”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心有不滿,而“舉手回答問題”恰恰可以緩解這種矛盾,也可以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規律、更有效率!
4、幫孩子養成睡前“回憶”的習慣
學習這件事需要細嚼慢咽、更需要溫故而知新,有很多孩子都是抱著學完就不用再看的“一次性”態度,實際上這就是學習成長里的一種陋習、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聽課和學習效率,這是因為過目不忘的本領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想要將聽課和學習的效率達到最好,那么孩子就需要經常溫故而知新。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怎么辦
第一,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先把孩子的一些學習習慣改變了,不要急著從學習成績抓起。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學習時能夠克制自己,而不是想學就學,想玩就玩。
第二,建造專注的環境
把孩子是書桌搬到房間里去,再準備一個臺燈,制造一個安靜,不讓人打擾的環境給孩子學習。不要放在客廳里,客廳里人多,來來往往的都無法讓孩子安靜的學習。
第三,適當的刺激孩子
攀比是不好,但合理的使用攀比會讓人進步,孩子也一樣。適當拿孩子成績優異的同學刺激一下他,讓他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這種刺激會讓孩子更努力。
第四,訓練孩子的集中力
集中力是需要長時間,且有耐心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學一門棋藝,棋藝非常考驗人的集中力,孩子可以通過學棋,來訓練自己的集中力,這對學習是有幫助的。
平時多注意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最好能摸透他的學習方式,了解他的基本情況才能知道他為什么會不注意聽講,然后才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