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厭學怎么辦?孩子們經過十二年寒窗苦讀,終于進入了大學階段,成為了肩負著國家和家庭希望的大學生。本來是應該每天珍惜時間,廢寢忘食地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可是因為不滿意學校教學質量或者本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等等原因造成上大學后厭學,為以后的人生發展道路埋下了隱患。那上大學厭學怎么辦?
大學厭學怎么辦
家長要努力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傾聽,觀察,了解你真正的興趣在哪里。年青人感興趣的事你不感興趣,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是你感興趣的事,老媽就一定會關注,并且相信你有自己的道理。
家長要鼓勵大學生循著自己的興趣做點什么。因為家長相信,做點什么,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無論你想做的是什么事,無論事大還是小,需要家長幫忙就盡管開口。
家長要想辦法讓大學生體驗成功,尤其在喜歡的事情上——從點點滴滴開始,在點點滴滴中積累。別以為只有考進好學校才算成功,人們怎么說來著?成功的途徑和標準都是多樣的。每個人成功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家長要到生活中為你尋找榜樣和示范。讓大學生看到,很多當年和你一樣境遇的人,現在頭上戴著成功的光環,擁有平衡的生活、快樂的心境;很多擁有成功事業和充實人生的人,當年也是從你這樣的起點上走過來的。
家長要時時關注你所在的學校,所學的專業,以及與大學生同窗共讀的同學。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對你未來生活的判斷和認識。相信只有這樣,大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經驗,才能通過順暢的溝通與大學生分享。
導致大學厭學的原因
1、不適應環境。有些學生到大學后感覺周圍的環境不是想象的樣子或者根本不喜歡這種環境。
2、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或小學,老師對各方面都跟得很緊,但大學不同,每樣都要自已獨立去思考問題,老師的作用沒那么大,于是有些學生根本不適應。
3、不適應同學之間的關系,或者說剛開始的時候同學關系變得緊張,根本相處不來。
4、成謎于各種誘惑。有些人進入大學后覺得之前太努力了,在大學就可以盡情放松,于是接觸了社會上一些人,各種誘惑很多,于是,放棄了學業上的追求,變得對大學生活及學習完全提不起興趣。
如今學習壓力這么大,競爭那么激烈,孩子多多少少都是會有這種厭學情緒。我認為作為父母,應當鼓勵孩子,有時間和孩子談心,看一下他內心如何想,但不必太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