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方式,也會在性格和行為上有極大的轉變。這個時期家長不能再和以前一樣指揮教育孩子做事情,而是要學會調整心態,尊重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輕松的成長。
孩子剛上初一不適應怎么辦
1.調整心態
讓孩子知道,初中的課業負擔會變重,所以出現“應接不暇”的情況也是正常的,而在這之前,需要讓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來迎接這一天,畢竟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好成績的背后都有一份堅持與努力。
2.養成提前預習和鞏固的學習習慣
讓孩子知道,上課前預習、下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不論是在哪個學習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問題和思考的課堂,會很容易走神,課前預習和聽課效率息息相關。另外,課后的復習與知識點的遺忘也密切關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讓孩子知道,不論是為了應對增加的學科,還是為了更有效率的學習,學會管理時間都是必要的。合理的規劃時間,在相同時間里,有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能提升效率,也能保證自己的休息時間。
孩子剛上初一不適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不適應新老師
初中老師在教學上會相對嚴厲一些,再加上學生們對新老師不熟悉,或是不適應老師的教學形式,可能會產生畏懼等心理,繼而出現成績波動。
2.同學不熟悉
剛步入初一,孩子們遇到的都是新同學,很有可能一個人都不認識,這樣不免會產生孤獨感。在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還要融入新環境、新集體,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3.成績下降
和小學相比,初中學習不僅增加了學科,而且各學科的知識難度也提升了,小學和初中的學科結構以及學習模式都不相同,在新環境的壓力之下,很多學生會出現上課走神、成績下降等情況。
4.青春期心理
初中,孩子們會步入青春期,情緒的波動起伏大,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不和諧都可能會引起孩子們的逆反情緒和行為。
孩子上初一家長怎么正確溝通
1.多與孩子交流
因為孩子上了初一,初一也正是叛逆期,如果孩子在叛逆期養成了壞習慣的話,初二就會出現逃課的現象,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因此為了防止孩子叛逆期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和行為,因此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多與孩子談心。
2.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
十幾歲的青少年自尊心極強,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的場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避免責罵和怒斥。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身教永遠比言傳更有效果。
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也不能替孩子學習,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4.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反而更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共同健康的成長。
5.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俗話說的好,自律就是自由。自律的人,一生都很成功。所以說自律很重要,那么如何應該養成自律的習慣呢,很簡單。首先,你要讓孩子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每天早上鍛煉,哪怕每天只鍛煉五分鐘,重要的事堅持鍛煉。
到后面改成每天鍛煉十分鐘,以此類推,就可以養成自律的習慣,做一件事情很簡單,但是堅持下去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