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孩子正值一個美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應該好好學習,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進入了青春的叛逆期,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
十幾歲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1、社會因素。媒體不恰當的引導也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比如一些視頻或者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十分欣賞這個叛逆的形象,從而出現叛逆行為。
2、家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過深。長期以來的家長獨裁思維在一些家長中仍舊存在,他們對孩子的教誨缺少民主意識,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
總以為孩子還不成熟,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把父母當做自身的傾訴對象了,他們怕自己做錯之后,遭到家長指責。而孩子的不順從,在家長眼里,就變成了叛逆。
3、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對孩子教育急于求成,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逼著孩子參加各類興趣學習班,孩子從而容易產生抵觸,甚至敵視的心理。
4、孩子缺乏溝通交流。或許有部分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溝通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孩子的青少年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5、爭取獨立。青少年叛逆的另一個原因是爭取獨立的斗爭,在青春期,孩子們開始渴望從父母那里獲得更多的自由。有時父母可能會混淆叛逆空間的需要,他們的反應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叛逆。
6、尋求關注。青少年喜歡獲得關注,并且可能會不遺余力地獲得關注。他們喜歡人們注意到他們的行為、生活方式或外表,并且愿意做任何事情來引起人們的注意。
缺乏父母關注的青少年,可能會開始從錯誤的人那里尋求關注和安慰。這些人可能會讓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導致他們行為不端。
什么是叛逆期
發展心理學認為:大部分人有兩個叛逆期,3-5歲為第一個叛逆期,10-20歲為第二個叛逆期。經過觀察,我發現有些人的一生都有叛逆行為。
叛逆期也是成長過渡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會在能力、行為、認知、生理、心理等方面有較大的變化。叛逆心理較重的孩子為了維護自尊,會以直面、強硬的態度或其它不恰當的方式要求對方迎合自己。
通常表現為多疑、孤獨、易怒、偏執、不聽教、不合群、不服輸、意志衰退、學習被動、夢想泯滅、討厭嘮叨、挑戰權威和制度等等。
青春期叛逆的表現程度也各有不同,有些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和諧,表現就不明顯;有些孩子生活充滿壓抑,反抗的力度就會大些。所以,叛逆期并不等于孩子在這個時期,就一定問題多多,而且不是所有叛逆行為都錯,適當的叛逆心理有助于成長。
孩子叛逆該怎么教育
多鼓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叛逆的孩子自尊心會更強。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多鼓勵,而不是嚴厲的訓斥。適當的鼓勵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這能夠緩解孩子叛逆的情緒。
換位思考: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應該進行換位思考,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該這樣、該那樣。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這類命令式的語言往往會起到反作用。
將孩子當成大人看待:父母們總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在信息發達的社會,孩子的眼界也是比較寬闊的,而且對事物會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要將孩子看成是大人,進行平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