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此時家長要及時做好應對的措施,一味的指責與打罵,只會適得其反。教育家長們在面對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法,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能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
孩子為什么叛逆不聽話
1、動不動就攻擊孩子。生活中家長經常會遇到孩子鬧人的情況,比如媽媽正在做飯,孩子突然跑過來要求媽媽抱抱,或爸爸正在忙工作,孩子突然要求爸爸講故事等。
當成年人在專心忙手頭上的事情時,被孩子打擾到多半會有些不耐煩,這時語言的攻擊性就會相對比較強,比如:“你就不能等等?你太不懂事了!”像這樣的語言,孩子聽到了肯定會不開心,甚至有些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叛逆,拒絕家長的教育。
2、總是長篇大論的說教。有些孩子并沒表面上那么叛逆,當家長說一些簡單易懂的話時,孩子還是愿意聽,并且會做得很好,但有時候,家長開啟說教模式,孩子反而無法糾正自己的錯誤,甚至更加叛逆,這其實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
孩子早期的理解能力并沒有那么強,當家長長篇大論時,說出的話孩子不一定都能聽得懂,如果孩子理解錯了,就難免會做出與家長意愿相悖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3、說什么都是指責的語氣。孩子第一次成長,生活中有很多事都不懂,需要慢慢學習,但有些家長,就是見不得孩子出錯,只要孩子沒按照家長的意愿行事,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甚至在日常交流中,也是一副指責的態度。
家長要明白,孩子是需要鼓勵和支持的,一味指責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認可,未來面對家長的教育,孩子會表現得非常排斥。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叛逆心理呢
1、接納孩子的缺點。很多家長不能很好的接受孩子缺點,經常會拿孩子與別人作對比,拿別人的長處與孩子的缺點相對比,想著通過這種方式激起孩子的好勝心,讓孩子因此而做出改變。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往往是非常單純的,很難理解家長的這種行為。我們應該做的是對孩子的缺點進行鼓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做出改變,正確的接納孩子的缺點。
2、家長自己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很多家長一味的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完全不考慮孩子自身的感受,就會導致孩子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做出一些違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大量不好的情緒。
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首先自己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學習我們身上的良好品質,這樣就能很好的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
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當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時,比如:頂撞父母、不聽話等,這是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生理成熟的時期,而不是認為他們在挑戰自己,是他們成長的表現,父母不應該盲目否認不遵守規則的孩子,要確信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去探索。
2、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撫養角色和教養方式。叛逆意味著孩子的成長,這時就需要父母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必須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為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陪伴者。陪伴會使孩子和自己跟親近,他們也會跟加理解我們的做法是為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