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父母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部分孩子非常反感自己的父母,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為什么叛逆期的孩子恨父母
1、父母言行不當。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示范”作用。如果父母平時遇到事情時喜歡用敵對、不禮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意愿,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如孩子想買玩具,不是跟父母商量,而是用冷漠、威脅的口吻跟父母交流。其實這種情況并不是孩子真的不喜歡父母,而是平時家長的言傳身教沒有起到好的榜樣。
2、父母對孩子太過干涉。有些父母平時對孩子干涉過多,一言一行都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不給孩子商量的余地。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逐漸有了自己的意念。但父母總是不給他們自己思考的空間,時間長了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凡事都跟父母對著干,甚至產生敵對情緒。
3、孩子青春期自身原因。14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很容易和父母產生矛盾,喜歡和父母反著來,父母讓做這孩子就偏偏做那,如果有的家長脾氣比較暴躁,打了孩子孩子就更叛逆。父母管的太寬,學完習還要求寫其他作業,孩子肯定會反抗。
4、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溺。父母家人也會傾盡所有的滿足孩子,以至于有一天孩子的要求是父母不能滿足時,孩子會覺得是父母的不對,父母滿足孩子的時候,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失去了感恩之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矛盾也因此產生了。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孩子的吃穿住等物質需求,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與變化,更沒有用變化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從而互相不理解,以致于親子關系失和。
5、受孩子身邊朋友的影響。有時候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跟新交的朋友玩上幾天就突然會罵粗話了,這就是因為孩子的成長受到了一些具有不良行為的朋友的影響,孩子會不自覺的向這些人學習和看齊,也會變得和身邊的不良少年一樣變得叛逆、不服管教。
孩子在“仇親期”會有哪些特別的表現
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把父母的言行舉止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認為父母的任何行為和語言都是正確的,孩子也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事情,可是當孩子漸漸成長后,孩子大腦中的自我意識也開始逐漸覺醒,這時候孩子有了自我的想法,很難再做到像小時候一樣。
這時候的孩子容易出現父母叫孩子做什么,孩子就不想做什么的舉動,孩子會通過和父母反著來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自我意識的實現。
叛逆期孩子仇視父母怎么辦
少干預孩子的事。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這時的父母要懂得抓大放小,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理他,錯了就錯了,又能怎么樣?重要的事要簡明扼要,說一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讓孩子自己選擇。
放平心態。不要過激的對待孩子的叛逆,對孩子的叛逆進行打罵,諷刺挖苦等過激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增加與同齡之間的交流,更加了解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心理上脫離對父母的依賴,學會對人對事的客觀觀察,學會冷靜妥善的對待自己的知識情緒,培養孩子的思想品質,這樣才能順利的幫他度過心理斷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