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總是和媽媽合不來,親子關系總是劍拔弩張,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一起來看下。
為什么叛逆期的孩子總跟媽媽合不來
原因一:一個想約束,一個要自由。寶寶一出生就會被自己的母親抱在懷里,可以說是一路呵護成長起來的。在孩子們小的時候,也很喜歡被媽媽保護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的這種習慣一直沒有改變,一直想把孩子約束保護起來。
但是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成熟了,想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努力地掙脫,家長還是約束的心理,這樣媽媽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多了。
原因二:媽媽太嘮叨。很多女性在升級成為媽媽之后。每天都會圍著孩子轉,寶寶對于他們來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看到孩子出了一點點錯誤,就會嘮叨,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面對老母親的碎碎念,會產生抵觸的心理。父親工作繁忙,對于孩子的管教很少,這就和母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原因三:孩子和媽媽思想上的沖突。小的時候,寶寶對于事物沒有什么太強的判斷力。凡事都會聽從家長的安排,對于媽媽的決定,他們都會很乖順地去做。但是孩子長大了,思想也變得越來越獨立,不想什么事情都聽從母親的安排,于是就會表達自己對人對事的想法。
媽媽對于孩子的改變,感覺到無所適從,還是將自己的思想和約定強加在他們的身上,孩子就會奮起反抗。
媽媽怎么做才能與叛逆期的孩子友好相處
1、與孩子交流時,應該首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如發現孩子情緒不好時,應通過擁抱、溫暖的話語,先認同、安慰與疏導。盡量避免在孩子情緒不佳時,提出各種要求產生矛盾和沖突。
2、父母應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表達方式、技巧,如多提開放性的選擇題,讓他來自主決定;不要使用命令式的“不要做什么”,可以說“我有個建議,供你參考……”;對于他的行為,避免直接判斷“對”或者“錯”,可以問“你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考慮,可以和媽媽(爸爸)說一下嗎?”
3、完全避免沖突往往是不可能的。但在與孩子發生沖突時,父母自己應先做冷處理,甚至主動和解,待孩子情緒好時再溝通交流;切忌氣頭上說出傷感情的話,比如“我辛辛苦苦養你這么大,你就這么對我?”。把每次沖突轉化為對孩子有益的成長契機,需要家長用自己的胸襟和智慧化解,而不是一味的情緒發泄。
4、更要避免打罵孩子,不要打罵孩子,給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溫暖的養育環境,父母的關愛,始終都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和動力。
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自主意識越來越強。這個年紀的孩子,身體也長高了,知識也開始逐漸豐富,加上某些家長還會時不時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那么在孩子的世界看來,他們就不用那么依靠父母。
有時父母的一些老舊的思想,啰嗦的念叨,或者限制孩子的行為,他們就會產生反抗,抵制的情緒,甚至過激的行為。簡單來說,就是他們長能耐了,開始敢于挑戰父母的權威。
2、希望得到父母認可。一些相對比較皮的孩子,在家里可能總是被父母吐槽成績不好,體育又不行,家長越說,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強,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與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