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厭學更多的只是表面現象,厭學的背后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當孩子和父母之間只有學習可以討論的時候,孩子估計也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甚至很多孩子回覺得他是為了父母而學的,不知道學習背后意味著什么,自然也就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學生厭學原因有哪些
1、沒有從心底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生厭學,說明還沒有形成學習的主動性,還處于一種被動狀態,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長催一下動一下,完全沒有意識到學習與自身的關系。
2、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建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課程的因素,老師的因素,環境的因素,自身的因素等等,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因素。我們家長這個時候可以費點心,跟孩子一起度過這段時間,指導孩子去調節自己,從而能夠適應客觀環境;引導、指導孩子去建立學習興趣。
學習一旦學進去,只會越學越簡單。因為知識是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就像一棟高樓,地基穩了,這幢樓才會越壘越高,才能屹立不倒!
3、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人心比較浮躁,所追求的都是些膚淺的事物,這是目前的普遍現象。這些事物也就就形成了當前的社會價值觀。因此,很少有人能夠沉下心來去搞科研,做學問。孩子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中,必會受一定的影響。
為什么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呢
1、從他們的心理感受這個角度來說,初中生和高中他隨著心智的發展成熟,由兒童階段走入了青少年階段,他們有了自己的主觀意志和觀點。
能夠自己思考一些問題,如果到了初中,每次考試看看自己的成績,如果非常差的話,初中生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能考上高中,高中生呢知道自己考不上好大學,對未來的結果已經能夠成功的預測,所以,學習信心不足,每次考試都是對學習信心的一次打擊,慢慢的就走上了厭學的道路。
2、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可否認,孩子進入初中和高中以后學習確實很辛苦,每天早起晚歸風雨無阻。
隨著作業越來越多,知識越來越難,讓孩子苦不堪言,星期天寒暑假還得不斷的去上補習班,所以讓很多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在學習中出現了厭學情緒,他們吃不了這份苦,受不了這份累,在學習中怨聲載道,叫苦連天,開始偷懶鉆空子。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消除厭學情緒
1.要從源頭抓起,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美好的愿望,讓他自己努力奮斗,充滿內需力的去學習。
2.創造一個開明,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要讓親子關系變得很糟糕,遇見什么樣的老師我們不可預見,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家長,從而做孩子的引導者,引路人。
3.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不要小看讀書的力量,讀好書好讀書,高爾基不是說過嗎?熱愛書吧,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舒暢愉快,它會幫助你辨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別人和自己。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的孩子,長大后他肯定就不會厭學。
4.家長以身作則猶為重要。家長找到一個自己的愛好,孩子只要在家就與之一起學習。同時堅持猶為重要,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同時家長切忌沾染不良習慣:比喻長時間當孩子面玩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