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逃學不想上學的孩子時,家長先不要著急發火,也不要急著打罵訓斥他們,而是應該先保持冷靜,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找出他們逃學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
小孩逃學不去學校咋辦
1、弄清孩子厭學、逃學的原因。要想把逃學在外的孩子領回學校,首先應找到孩子逃學的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如果是父母的原因,父母自己則要加以反省與改正。
千萬不要孩子犯點小錯誤或是考試成績不太理想,便不問青紅皂白,加以指責或打罵,還用一些帶有恐嚇意味的話語來威嚇孩子,導致一些性格孤僻、逆反心理較重的孩子因此而不愿上學,慢慢發展到逃學。
2、和老師一起解除孩子的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對學校產生厭惡感,家長應與老師多一些溝通,讓老師也從側面給孩子以關愛,使孩子感到溫暖。在學習上,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使孩子從害怕上學變為自覺主動地上學。
3、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要使孩子的學習由父母的督促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其有效的辦法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去學習,屆時孩子還不去學,應多用啟發、提示的口氣,少用訓斥的口吻,這樣天長日久,習慣自然形成。
4、呵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很多時候,有厭學心理和逃學行為的孩子,或許從表面上來看很逆反,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是脆弱的,非常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
這種關注和重視主要體現在家長、老師盡可能地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對他們多鼓勵、多肯定,呵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他們在心理上獲得平衡,把在學習上失去的興趣重新找回來。
我們家長對孩子發自內心的一個贊許和鼓勵,都會使孩子感受到被關注和被重視的欣喜,自信心會大為增長。一段時間之后,當孩子對學習產生越來越大的興趣的時候,厭學心理自然也就煙消云散了,更不可能出現逃學行為了。
孩子厭學逃課的外在形式及成因
孩子厭學有多種表現,我們不要以為等到孩子逃學了才是厭學,實際上,在逃學之前,孩子就已經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狀態,一種是輕度厭學,主要表現為在思想上消極對待學習、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心理、不完成作業、不主動學習等。
如果情況沒有得到調整,變得更嚴重一些,就發展成為中度厭學。中度厭學的主要外在表現是,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好好完成,經常出現遲到甚至厭學逃課等違紀現象。
而重度厭學的情況就嚴重多了,已經屬于一種心理問題,主要表現是孩子害怕和厭惡學習,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敢去面對老師和同學了,逃學就成為他們回避現實的一種選擇方式。
無論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的厭學,都多多少少說明孩子已經在排斥學習,家長最好在孩子早期產生厭學問題苗頭的時候就及時進行干預,否則,等到孩子厭學程度加深的情況下,就很難進行扭轉了。
孩子一直逃學家長該怎么辦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逃學,那么,首先要與孩子談論此事,這樣能讓家長找到幫助孩子重返校園的方法。家長不妨做些如下嘗試:
和孩子一起探究為何他不想上學;傾聽他對學校的任何恐懼和擔憂;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也可以與學校工作人員交談,了解他們如何提供幫助;與學校工作人員討論如何讓孩子來學校上學的策略,例如:學??赡軙椭⒆印胺蛛A段返校”;與孩子朋友的父母交談,了解他們是否可以幫助您,例如幫你接送孩子。
如果孩子只是在特定科目上逃學,或是某位老師,年度協調員或學生福利,家長可以找老師查明原因,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找到解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