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此時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不要再給孩子施加壓力,或者經常指責嘮叨孩子,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平穩地家庭環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這一關鍵時期。
做一個初三家長應該為孩子做些什么
1、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專心學習的保障,家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所謂的“輕松、和諧”并不是指安靜,一些家長為了讓學生安心復習,回家后不敢大聲說話,不敢看電視,整個家里安靜得可怕,這樣的環境不但不能對學生的復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2、別把負能量帶給孩子。家長有些價值觀會嚴重干擾孩子的學習,一定不要把這些傳達給孩子。最合適的觀念是:把孩子送到任何地方學習,都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避免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對教師和教學的信任。
3、主動配合老師。如今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課任老師要面對幾十個,甚至是百十來個,難免有心無力。因此無論咱家長的工作有多忙、時間有多緊,抽出一點寶貴的時間來主動聯系老師。家長會則是必須按時參加的!可以隨時掌握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的變化,對癥下藥。
4、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初三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就算父母不說,他們也明白初三的重要性,會出現急躁、憂郁、精神不佳等各種狀態,這時候,父母應該給予關愛,而不是雪上加霜,強制學習。
5、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這是對青春期孩子人格的尊重。這個秘密不要強制孩子去和父母分享,父母不要做越界的事。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這樣才更有助于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愿意和父母溝通。
6、家長要善于“察言觀色”。當孩子情緒有變化時,要幫助他們,特別在考試后,無論考得如何,都應該找孩子聊聊。應該重分析、重從考試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可與孩子一同分析考卷,發現問題。最后,可以鼓勵孩子找老師弄懂,或請家教等等。
7、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實踐和鞏固,家長要督促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按時做作業的習慣,專注閱讀的習慣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互通性,適用于所有年齡階段的孩子。
初三家長3個切忌
1、切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讓考生把現有水平發揮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階段,家長對孩子要鼓勵、肯定,不要動輒批評、指責。
當孩子某一次考前測驗失利時,一味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這時,家長最好多與老師、孩子溝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失利的陰影。
2、切忌嘮叨。在孩子復習迎考期間,一些家長總愛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要加把勁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這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
3、切忌攀比。有些家長還有一個誤區,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孩子一沒做好就會說“你看,隔壁鄰居的二姨的三舅的姑媽的孩子,多好多好,成績多高多高”。這樣的話是最傷孩子心的,而且一旦孩子反駁,家長還不好回答。
初三孩子壓力大家長應該如何安慰孩子
心理疏導:初三的孩子出現心理壓力大的情況后,可能會表現出情緒激動、失眠、焦慮、性格改變等情況。此時,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如與孩子進行充分溝通,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鼓勵等,使孩子的壓力得到釋放;
轉移注意力:當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時,家長也可引導其進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動,如聽音樂、戶外運動等,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游放松心情,這些方式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壓力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