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很多孩子都會產(chǎn)生的心理,只不過有一些孩子可以自我調節(jié),很快就回歸到學習中去,但是有一些孩子厭學心理比較嚴重,此時就需要家長與之進行一個合理的溝通,讓孩子能夠重視學習。
孩子不肯上學怎么溝通
1、控制好情緒。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聽了肯定特別生氣,但家長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降低自己的焦慮,在情緒穩(wěn)定的情況下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訴求和苦衷。
挖掘學習動機,家長應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且多鼓勵孩子,培養(yǎng)以及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當中找到成就感。
2、家長要表明態(tài)度。孩子說“我不想上學”時,父母必須立即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一是,很樂意幫助他解決學校遇到的問題,二是,希望他今天能堅持上學。父母要先詢問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鼓勵孩子一起去上學。
3、及時和孩子溝通。孩子放學后想跟家長談談今天發(fā)生的趣事,父母要不妨耐心傾聽,并和他多多討論,讓他覺得上學是件很有趣的事。
4、給緩沖期。孩子情緒激動時,先想辦法幫孩子請假,讓孩子能休息一下,給孩子一個冷靜的時間,待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了,再跟孩子好好談談,共同找解決的辦法。
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
1、父母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干預,會陪孩子一起做作業(yè)、一起復習工作,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會挑剔這個,挑剔那個,時間一長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這時父母要孩子上學,孩子自己卻偏偏不上。
2、內在驅動力不夠。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絕不坐著,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yè)能拖就拖,這種是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有關。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獨立,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也讓孩子因為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
3、提不起興趣。因為孩子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同興趣點也有所不同,在他們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每一項技能都是通過探索學習而獲得,若因為父母的做法或者生活上的誘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如老師上課枯燥,會使他們認為上學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就會排斥上學。
如何避免厭學情緒
1、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都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所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是擺脫厭學情緒的關鍵。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不要過多的拿孩子攀比,讓孩子產(chǎn)生“別人都可以,只有我不行”的觀念;而是要讓孩子樹立“別人都可以,那我也可以”的觀念。
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直面困難,首先消除孩子對學習的恐懼和逃避心理,在孩子擅長的科目上多下功夫,樹立孩子的自信,從而激發(fā)學習熱情。
2、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果孩子是學習跟不上,總是在學校和家中受到批評和打擊,那么就容易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厭學情緒。所以對于家長和老師而言,也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找到方法,給孩子的學習做出實際的幫助,而不是一直都采取批評的方法。
3、教孩子接納焦慮。要知道,出現(xiàn)厭學情緒的孩子,其內心可能是非常矛盾且焦慮的,一方面自己也想努力,一方面又會被現(xiàn)實的壓力擊垮,這時家長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接受自己,焦慮的產(chǎn)生,往往是人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在這時要及時把孩子拉出泥潭,讓孩子認識到一定的焦慮其實是對人有積極作用的,但過量的焦慮就會帶來太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讓孩子了解到焦慮其實是源于人對自己的美好期望,讓孩子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從而減輕孩子的壓力,讓他從焦慮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