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1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正是打好、打牢基礎的階段。萬丈高樓平地起,需要的不僅是后期添磚加瓦的努力,前期打地基的牢固程度更是起到決定性作用。
1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
1、設置小獎勵,努力可得
老師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小獎勵,比如上課時積極回答多少個問題后獎勵一支鉛筆,作業書寫認真獲得多少個“出色”之后獎勵一個精美的卷筆刀,考試獲得95分以上時獎勵一支嶄新的鋼筆等。厭學學生在這些物質獎勵的激勵下肯定能激發一些學習積極性。
2、老師講課力求聲情并茂,通俗易懂
小學階段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并且貼近生活,老師講課的時候,盡量做到聲情并茂,結合生活中的情形,把知識點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買菜算賬、和四鄰相處等,這樣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消化吸收,厭學的學生發現其實知識并不難學而且很有用,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經常進行一些小實驗,生動有趣
老師在講課時,可以現場做一些生動的小實驗,實驗要選那些生動有趣的、易操作的進行,比如教授自然科學類課程的老師,可以進行“燃燒需要氧氣的實驗”、“浮力實驗”等,這些小實驗做起來簡單,但是很有趣,也很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可以激發厭學學生的積極性。
4、設置進步獎,按期公告
把每一名學生的每一次考試的進步都列出來公告,因為是進步獎,所以差生只要努力,也是可以進步從而登上公告欄、獲得獎項的。小學生正處在自尊心、攀比心理比較強烈的時候,當厭學同學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差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進步獎被表揚的時候,學習積極性一定會被激發。
5、家長要督促,適當嚴厲
在小學生的眼里,父親還是很偉岸、很嚴厲的,對于厭學的學生,有時候適當的嚴厲是必須的,只有在嚴厲的要求下,厭學的孩子才可能被迫學習,打下一些基礎,不至于落下太多,從而有輕易趕上的可能。只有孩子有一定的基礎,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才會比較容易。
6、鼓勵學習好的同學和他們做朋友
有一部分厭學學生之所以厭學,是因為他們的周圍朋友都是厭學同學,久而久之受周圍同學朋友的影響也就慢慢的厭學了。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鼓勵學習好的同學和他們做朋友,平時慢慢的幫助他們學習,因為是同齡人,所以很容易受影響,在這樣潛移默化下,積極性就自然慢慢調動起來了。
7、與家長溝通,通力合作
學生的教育不是單獨一個人、單獨一方的事情,要取得明顯的效果,需要學校和家長方面通力合作。學校方面負責抓教育,家長方面負責督促落實成果,兩方要經常的溝通聯系,互通學生的近期情況,利用以上提到的方法不斷的激發厭學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