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孩子學習壓力的增加,以及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高,很多孩子都產生了逃避心理,出現了不想上學的念頭,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孩子,更是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
13歲的孩子不上學了怎么辦
1、巧妙引導厭學孩子。對待有厭學情緒的學生,不要過分著急和焦慮,這樣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處,家長能做是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弄清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并與孩子一道去解決,不能一味地批評與指責,這種批評與指責正是培養孩子厭學的一種途徑,家長越急躁,反作用越大,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2、父母多一些陪伴和鼓勵。其實很多人叛逆的原因是希望得到關注和認可,特別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可,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多一點陪伴,多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時,也多一點鼓勵,沒有誰是完美的,父母應該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初中生有時候很脆弱敏感,他們當然也不想犯錯,因此,父母的理解和陪伴很重要。
3、要針對孩子厭學的具體原因加以具體分析,采取具體的對策。譬如,有的孩子產生厭學主要是家庭氣氛不和,家庭環境不良,家長行為存在嚴重問題。
這時父母就應從孩子的前途出發,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改善家庭的不良環境和家庭氣氛,給予孩子溫暖和理解,逐漸改為孩子的厭學狀況,糾正孩子的厭學問題。
4、平等對話。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態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著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5、以身作則。希望孩子愛學習,家長要率先垂范,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從事文化類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讀書;從事其它行業的人,同樣可以業余時間加強理論的學習。
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斷進取的精神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對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終生。
孩子厭學的表現
1、應付作業。這樣的學生把作業作為一種使命,完成這個任務,我可以玩,所以往往是應付交差,能少做一題,決不多做半題。甚至上網查詢、打電話問同學,或直接抄答案。
2、情緒變化大。打開一本書說累,有時候會頂撞父母,有時候在家抱怨老師。回家后,孩子總是說他不想去上學,“真的很累”,“真的很煩人”,“無聊到死”。
3、孩子不愿提到學校。孩子在幼兒時期,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喜歡學校。畢竟學校有很多同齡人,能玩到一起去。但如果孩子回家后,當父母問到孩子在學校玩的開不開心等類似的問題時,孩子沉默不語,甚至直言不要再說了,這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校過得不好。
家長該如何幫助厭學的孩子
1、承認他們正處于個性心理發展期,給予青春期孩子充分尊重。在學習與不學習之間,把選擇權給他們自己,不過要告知他們兩種不同選擇的后果分別是什么。要相信,大多數時候,他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2、制定合理目標。為智力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標,理解他們為什么不能達到預期。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已經受損,就要嘗試降低要求,力求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幫助他們提升自信。對于生理上沒有優勢的孩子,要多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