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是需要進入學習,進行單獨的學習和生活的,但是有一些膽小的孩子,就會出現懼怕上學,不愿意去學校的情況,對此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膽小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1、讓孩子感受學習很簡單。孩子不愿意上學大多數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習成績差,家長很容易看出不愿意去學校上學的孩子,都有這一個相同的共同點,學習成績差,對學習很害怕,學習學不會老師不喜歡,同學眼里的拖后腿差生,心理受到打擊,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信。
2、多鼓勵孩子贊美孩子的學習。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多輔導孩子,多表達對孩子的學習進步的贊美,孩子得到家長的贊美,還是會更加的樂意去做家長贊美他的事情,很多家長平時缺少對孩子的表揚,多表揚孩子對孩子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幫助的,家長多鼓勵孩子孩子其實是不排斥上學學習的。
3、跟孩子溝通原因。孩子害怕上學其實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的思想更加的單純,家長更容易從孩子那里找到孩子不想上學害怕上學的直接原因,家長通過溝通可了解之后,孩子沒有了顧慮孩子就會好好的去上學。
4、訓練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好的家長或許能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對學習更多的是覺得學習更是一種樂趣,對于難題不覺得是一道難題而是怎么解決這道題,解決后更加的有成就感,更加的自信。
學習上很多的孩子是遇到難題就發愁太難了被打擊,學習成績好的就恰恰相反,家長要多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孩子就不會再害怕上學了。
孩子不愿意去學校可能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膽小、害怕。孩子不愿意去學校,可能是因為年紀小,沒怎么接觸過陌生人,也沒去過陌生的地方,剛去到學校會不適應。害怕老師,也害怕陌生的環境。
許多剛上學的小朋友前幾天都反應強烈,死死拽住爸爸媽媽的手,不想去學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害怕。
其二,缺乏安全感。還有一部分孩子,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內心十分脆弱,不敢主動去交朋友,喜歡粘著爸爸媽媽,總想待在家里,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家和爸爸媽媽才能給他們安全感。去到陌生的環境,就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愛哭的一面。
其三,過度依賴爸爸媽媽。孩子從小一直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對他們產生了很強的依賴心理,如果突然要被送去學校,而爸爸媽媽不能陪在身邊,孩子會明顯不適應,也會很想念爸爸媽媽,這只能說孩子和父母感情很深厚,孩子很依賴父母。
想讓孩子愉快上學,家長要掌握方法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要上學之前,爸爸媽媽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去一些陌生的地方,多認識一些朋友。也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學校體驗一下,讓孩子對學校熟悉起來,等以后去到學校也就不會因為環境陌生而恐懼了。
其次,多給孩子講講上學的好處。孩子之所以不愿去學校,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理解上學的含義,不知道去干什么,他們只知道要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了。那么這時,家長應該開導孩子,告訴孩子自己會一直陪伴他,并且告訴孩子上學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在學校可以認識很多的好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