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父母常常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他能做得跟別人一樣好,只是去不去做的問題。然后讓孩子自己設定一個短期目標,以及定下完成這個目標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執行。當完成這個目標時,適當給予孩子鼓勵獎勵。
2、豐富文化生活,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雖然小學的學習要比中學少了很多,但依舊屬于“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十分單調、乏味,限制了孩子的視野和活動空間。所以爸媽要根據孩子好奇、好玩、好積極思維等特點,帶領孩子參加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打球、游泳、跳舞、畫畫等,讓孩子在另外的學習中獲得學習的快樂。
3、幫助調整孩子學習方法
孩子學習遇到難題一直提升不上去,此時父母不應該訓斥孩子不努力,而是要幫助孩子一起找到原因,然后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從而獲得更多學習上的成就。
4、了解孩子的真實思想
由于環境、性格、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每個孩子對同一問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所以家長們平時要多關心孩子,觀察孩子的行為心理,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同時也能增加親子關系,讓孩子愿意跟父母傾訴。
5、和孩子一起讀書
這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問你,同時你們也可以多進行交流,作為家長,你也可以講一些和書本有關的故事,讓孩子對這本書產生興趣。
6、給孩子規定一個讀書的時間
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里,盡量去營造一種安靜的氛圍,家長如果不能一起讀,那就把手機靜音過關掉,如果不可以,那就在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進行。
7、給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每天回家玩手機,為什么我就要學習讀書,孩子也會這樣想,所以家長較好也養成讀書的習慣,活到老,學到老,并且讀書可是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