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每個時期的動態,尤其是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比如頂撞老師、頂撞父母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不要動輒打罵,需要做好引導和心理疏導。
叛逆的孩子頂撞老師家長怎么辦
1、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家庭教育的失敗,并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知識來自老師,行為來自家庭;孩子的行為主要來自家庭教育。”
現在,孩子犯下嚴重錯誤的大部分責任在于家庭教育;因此,父母不應該責怪孩子沒贏,也不應該責怪老師不負責任。
2、向老師道歉。
父母應該與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孩子解釋事情的利害關系,查明真相,讓孩子最終明白自己的錯誤,愿意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然后,帶著孩子們一起向老師道歉。
3、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
當你見到老師時,你必須真誠;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傾聽老師對他們錯誤的教育,還要讓老師為他們的未來指明正確的道路和方向。
4、如果影響太大,建議轉移。
如果孩子真的很難管教,而且責罵老師的影響太大,他就不能在這種環境中學習,因為你是這樣的,我想沒有老師再關心你了。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孩子可能會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最好改變環境。
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如何引導
1、當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松、自由地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讓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受批評的原因、自己的態度和被批評時的心情時,家長要認真傾聽,并采取適宜的方法解決。
如果是屬于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于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家長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2、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老師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對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時總會產生一些偏差。
如果此時家長能及時提供孩子的日常行為狀況,有利于老師實施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逐步將孩子視為一個求知的學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著的、被護著的小寶貝。
十種學生頂撞老師的原因
1、學生想要表現自己
這種學生主要是為了出風頭,吸引他人的注意。在頂撞老師之后會觀察周圍人的反應并面帶得意之色,這種學生比較看中他人的認可,處理時應當盡量私下談話!
2、學生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同樣的錯誤,老師對待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和對待家庭條件差的孩子處理態度截然不同,這難免會讓孩子心生怨氣,公平處事是每位老師應該遵守的原則之一。
3、冤枉了學生
老師一看到學生出現的某種問題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就是批評制止,讓學生背了鍋,或者讓學生做了好事還挨訓,這種情況學生難免不頂撞老師。
4、和老師套近乎
這種學生恰恰是喜歡老師,但是老師卻沒有給他過多的關注,造成學生不斷出狀況來吸引老師,他總會注視你,但你看他他眼神又會躲開,對于這樣的學生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太遠。
5、學生對老師教授知識的水平有看法
這種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水平持懷疑態度,并且自視甚高,可能是對前任老師十分崇拜,也有可能是有一位目空一切的家長。對待這種學生要誠懇征求意見,不能壓制,平等對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6、學生缺乏控制情緒的訓練
這種學生平時對自己的情緒缺乏合理控制,見到誰說什么可能都會嗆上兩句,他不知道應該控制情緒,也不知道如何控制,不要想著通過幾次批評可以改變,習慣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7、學生想要控制課堂
這種學生想要壓制老師,想要跟老師爭奪課堂的控制權,最終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老師應當適時打壓,或者選擇冷處理。
8、學生把其他不良情緒帶給了老師
學生昨晚在家中因打掃屋子的事情被父母批評,第二天又在學校因為打掃教室被批評,很容易將昨天積累的不滿全部發泄給老師。
9、學生表達不同看法,被老師認為是頂撞
這種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針對老師的教學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師應該拋棄對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有色眼鏡,允許學生對自己說不,再平等地探討問題。
10、老師挖苦、諷刺學生,傷害學生自尊
老師當然有權利批評學生,但借批評學生濫用語言就是不可取的了,有時學生的反駁也會讓老師自己下不來臺,這時老師應該提高自身素養,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去批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