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學習不僅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更要對學習產生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現實中,孩子學什么都沒有耐心的情況也會經常出現,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孩子學什么都沒有耐心怎么辦
1、多鼓勵和信任孩子:當孩子做作業沒有耐心的時候,家長不必過于焦慮,也不應該對孩子有過多的批評。我們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盡早和他建立一種良好的互信關系,寫作業的時候,當發現孩子寫的字漂亮或者是完成質量比較好的時候,我們要伺機多鼓勵、多信任孩子。當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同時,他便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那下次再寫作業的時候,他興許會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而認真寫作業了。
2、父母多尊重孩子: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做作業不耐心時,都表現出比較焦慮的情緒,對孩子會進行一通批評。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對作業反感的情緒倍增,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我們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調動他的積極性。
當看到孩子做作業不耐心時,興許是作業難度比較大或者是做作業時間太久,就會讓孩子對作業失去了興趣,往往會表現出極為煩躁的態度。這時候我們可以做的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可以稍作休息,然后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孩子引回到做作業當中。
孩子學什么都沒有耐心的原因是什么
其實他的這些行為是想要表達出“因為我受挫了,所以我很生氣”的情緒,因為孩子還小,所以他在情緒控制、情緒管理上還不成熟,甚至包括父母給自己的解釋在思維上也是不理解的,所以就會造成說父母在耐心的解釋,但是沒有幫助到孩子去理解,沒有找到孩子的“痛點”,沒有理解孩子,這也導致了他的這種情緒需要有出口來宣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和你反著來干。
孩子其實就是還傳達出來了一個信息,即我們家長的這些語言,沒有幫他把心里的感受表達出來,孩子他感覺不到自己被理解了,所以他的這種情緒就沒有辦法平復,如果我們能夠去觀察孩子他心里面真正的“痛點”我們就會去把他的情緒理解并且表達出來,這樣以后孩子的情緒才會趨于平靜,在這個時候,我是建議采用“共情”的方法。
孩子缺乏耐心的表現
1、狂躁性
這是兒童缺乏耐心的最大特征,只要讓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孩子就失控的尖叫、罵人或者打小朋友等。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融入新環境,人緣也不好,還缺少幸福感。
2、依賴性
孩子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動腦筋、動手去獨自解決問題,馬上求助于他人,這種依賴性會使孩子漸漸變得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3、散漫性
沒有耐心的孩子做事肯定不會長期堅持,他們一般比較散漫,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玩玩具時也是看看這個,抓一抓那個,參加鋼琴、美術、象棋等技能培訓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