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一個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引導孩子盡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2、做一個善于溝通的家長
父母要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互相溝通。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敢于向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都交給父母。
3、做一個積極而不消極的家長
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不放。
4、做一個懂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提升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做一個細心、不馬虎的家長
看重結果,也要注重過程。要求孩子帶回作業本并認真看一看,促進孩子養成習慣,平時學習要抓緊,不能大意。注意加強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有定量的學習時間,利用假期多與孩子接觸、溝通。
6、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孩子文化課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于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的成績,關鍵看孩子是否盡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幫助孩子一點一點的提高。
7、做一個有見識、有修養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后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后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也不錯怪老師。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后促使孩子改正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