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身為教育者的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學業和更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那么,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于某一方面的興趣時,家長切忌扼殺,而是要進行鼓勵,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
2、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相反,如果孩子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那么,家長教導的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家長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父母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4、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養成好的習慣是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因此,家長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絕非一日之功,家長要記得其主要原則是對孩子: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5、接受孩子的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相對的是每個孩子也有著自己的缺點,孩子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父母不應該否定孩子的缺點,家長也接受孩子的缺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并且只有家長充分接受了孩子的缺點,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首先家長要接受孩子的缺點,尊重孩子的日常興趣鼓勵孩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家長對孩子以身作則,有意識地引導、保護、強化孩子的好奇心、專注力、成長型思維等積極天性。育兒先育己,父母為榜樣給予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相信每個家長將在不斷的學習和反省中,會把孩子教育得更好、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