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一致認為叛逆期的孩子難以管教,但如果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正確,很可能會加劇孩子叛逆的程度。那么,對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樣正確教育?
對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樣正確教育
1、父母要及時調整心態。叛逆期孩子的父母是最不好當的,經常“吃力不討好”!面對孩子的巨變,大人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孩子一不聽話自己就先沉不住氣。
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過多。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成長,我們大人也要改變管教的態度和方法。
2、將心比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當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父母最不應該做的就是一味的責罵或者批評,而是要將心比心從孩子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理解孩子所作出的各種行為。如果只是一味的打罵,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加叛逆,最終起不到好的教育結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3、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用擺實事、講道理的方法。不要輕易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發指令,要盡量引導孩子去思考。要多關心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對于問題,應通過談話、協商,取得相互間的溝通和理解,最后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4、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原則,遷就孩子的錯誤。家長可以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應該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確是錯了,就不能任何遷就,一定要嚴肅指出,并做出相應的解釋,以免下次重犯。
如果是自己錯了就敢于向孩子承認。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風給孩子做出表率,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5、主動和孩子交流心里想法。與孩子溝通,目的是要增進彼此的了解將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向孩子說清楚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同時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互相傾聽,互相了解。這樣,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對癥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孩子健康成長。
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產生成人感。表現為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展。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及行為等都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這時候的孩子比較渴望社會、學校、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2、獨立性和依賴性。表現為增加對同伴關系的依賴,和父母之前的情感、行為互動、觀點等有了隔離感,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削弱。在對老師的態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想要改變孩子的叛逆這幾個不良行為,家長一定要避免
1、家長經常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手。一些家長總是無意之中用否定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樣的標簽會使孩子感到十分的反感。要知道孩子不是圣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他們同樣有好的一面,家長們為何不放過孩子的弱點,抓住好的一面給予肯定的。
這樣他們也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看到希望,更堅定自己的信心。
2、不要硬碰硬。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都會覺得“家長的思想已經落伍了,是無法理解我的,因此你們說得就是不對”,往往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家長越說不要去做,孩子就偏要去做。
那么為了避免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發生,建議家長采取比較柔和的態度,實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可以擱置一晚去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打罵、突然嚴格限制零用錢、把孩子關起來這些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反而可能會刺激到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