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點。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發(fā)現孩子的興趣,以轉移孩子玩手機的習慣。如可以給孩子報書法、音樂、體育、美術之類的興趣班,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以后,對手機就不會那么熱衷。
2、家長要做好示范作用。現在許多人是手機不離手,手機儼然成了“第二情人”了。當孩子在面前做作業(yè)或相關的學業(yè)任務時,家長不能一機再手,兩耳不聞窗外事。這就給了孩子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做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
3、多帶孩子到自然中去。當家長有空時,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散步,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自然之美。給孩子講解大自然的奧秘。在活動中,孩子轉移了自己的焦點,就會漸漸放下手機。
4、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yè)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不因為手機忽略了孩子,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饋,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
5、孩子是情緒多變的物種,有時候誰也沒惹他,他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或者來鬧鬧你。家長覺得煩,怎么哄都不聽,這時候就拿出了大法寶——手機。而孩子的手機癮多半就是這樣染上的。
6、很多父母在孩子搗蛋調皮或者叛逆時,喜歡用手機作為籌碼。當孩子不吃飯、不聽話時,以讓孩子玩手機為交換條件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這樣的‘獎勵’,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手機形成依賴
7、你不說,孩子可能一直不覺得玩手機有什么危害,比如會讓視力下降,影響學習,朋友減少,體重增長等等。與此同時,大家還要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除了要配合一些方法以外,關鍵還是要從根源做起。最根本的是要孩子建立判斷意識,讓孩子意識到玩久了對自己的傷害。如果單純的扼殺他的興趣,恐怕還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