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助孩子認清人生的目標。人活著是有目標的。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大海里失卻航向的船只一樣,只能在海面上毫無目的的打轉。對于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講,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考上大學。一個高三的學生,如果在這一點上糊涂,那么他的行為就像你說的你的孩子一樣,上起學來沒有動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應當聯系老師,想方設法把孩子這個階段必須要完成的人生目標給其講清楚、講透徹,讓孩子明白,這個年齡階段,不上學、不參加高考又能干些什么呢?如此下去,將來又能干些什么?能干成些什么?孩子一旦在這個方面有所醒悟,上學偷懶的行為立馬就會改變。
2、幫助孩子認清高考的重要性。高考對絕大多數家庭的絕大數孩子來說,是其人生成功的起點、轉折點。倘若沒有了高考,那么,對于絕大數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講,又能憑什么去闖社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實現自己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理想呢?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考,高考的意義無論怎么說都不過分。這一點,家長同樣要聯合老師給孩子講清楚、講透徹。
3、給孩子一定的醒悟時間。該講的道理都講了,那么,孩子在聽完道理后,是不是立馬就能把錯誤的行為改過來呢?答案是不一定。為什么呢?因為按照常理,一個學生到了高三,許多道理他自己應該明白,如果還稀里糊涂,這就說明這個孩子對我們前述的那兩個問題從來就沒有認真考慮過,因此,你要他在一兩天的時間里就把他從來就沒有認真考慮過的問題一下子想清楚,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那么,怎么辦呢?答案就是等。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自己去思、去想、去悟、去體會,如此,他的行為才有可能轉變。
4、最后的決定還得孩子自己來做。孩子一旦想清楚了,他的行為就會告訴家長。上學不再偷懶了,說明他真的對前述的那兩個問題認識清楚了,這時,家長只需配合好即可,不必多嘮叨;如果改弦更張干別的事去了,那么家長也不要阻攔,因為根據筆者的經驗,出去干不上一個月,肯定還得回家上學。
個中的原因很簡單:沒學歷,出去只能干苦力。試問,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吃下這種苦?如果還是老樣子,家長就只能同其攤牌,直接問他想干什么,想法合理,適當支持;想法不合理,明確否定;倘若糾纏,家長就必須下定決心,忍痛割愛,讓他自己去闖。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十有八九是會碰得頭破血流的,這個時候,家長再來收拾亦不為晚。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做好孩子補習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