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初中,面對新的環境和枯燥的學習,出現厭學的心理也是十分正常的。由于孩子的心智已經趨于成熟,逐漸進入叛逆期,家長在這時為了孩子情緒的穩定,切忌過于逼迫孩子,而是要控制好方法。那么初中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呢?
初中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
1、知識基礎薄弱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也可能是學習基礎薄弱,導致上課聽不懂,感到煎熬,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家長在這時要及時詢問孩子對課業的理解,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查漏補缺。比如帶領孩子一起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等。
2、沒有適應校園生活
孩子進入青春期,在不同的教育下,有的孩子就會產生不適應。孩子自身控制力不足,對煩惱也容易產生心理包袱,久而久之雪球就越滾越大。家長在這時要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放下心理包袱,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更好的心情去學習。
3、其他因素
孩子常見的厭學原因還有很多,不單單是學習上的原因。比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家庭環境等等。家長還需要和孩子多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幫孩子解決問題。
如何改善初中的孩子出現厭學
1、找出原因
一般而言,孩子厭學,對學習失去興趣都會有相應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是因為基礎太差,學不會;有的孩子是因為課業壓力太大,而自己無法處理過大的壓力而導致厭學。也有的孩子會因為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進而產生厭倦,家長還要多和孩子溝通,找出問題原因。
2、多方溝通
家長不僅要多和孩子溝通,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情況。和孩子溝通是,家長要保持耐心,循循善誘,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過多的指責孩子。與老師溝通時,家長也要多和老師請教,也要和老師反饋孩子在家中的情況。畢竟老師面對的孩子非常多,經驗豐富,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也會有更好地處理方式。
3、培養愛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有什么特長,家長也要及時培養。學習雖然是枯燥的,但是學習特長和愛好也是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通過開發孩子的特長來轉移注意,平衡孩子的生活與壓力,同時通過讓孩子學習一門特長,讓其認識到面對學習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初中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家長還需要綜合看待問題。對于孩子而言,出現了問題,他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家長在這時候還需要放低姿態,平等的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才能自發的向家長傾訴,說出自己的心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