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此時的孩子時常會和家長發生沖突,甚至是發生和父母對打的現象,這是青春期的“常態”,關鍵在于父母的引導。
12歲孩子和父母對打怎么辦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不正確的行為,例如和父母對打、對罵。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讓孩子停止他們的行為。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讓孩子養成愛動手打人的習慣,和家長對打更是要不得,但是改善這種不好的行為,也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配合,切記急功近利。
孩子也有自己的興趣,也需要發泄,所以在發生孩子和家長對打的情況后,家長不止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更應該和孩子說明厲害關系,還應該從自身找原因,是什么原因讓孩子對父母的威嚴置之不顧,讓孩子產生了如此大的逆反心理。
想要改變孩子和父母對打的習慣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孩子應該用交流來表達他們的情感,而不是打罵,家長也應檢討自身是否經常對孩子打罵,讓孩子有樣學樣。
教孩子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消極情緒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們能夠更直接、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攻擊行為就會慢慢停止。
12歲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沒有跟他們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所以家長需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多跟孩子溝通交流。
12歲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尊重孩子。現在的孩子,自尊心是非常強的,我們應該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親子關系。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少用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受到父母的尊重,自尊水平高,就會成為一個自尊自愛的人,犯錯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少。
2、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家長每一次的敷衍和忽視,都是在拉開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如果持續上演,孩子和家長可能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想要孩子信任和親近我們,和我們有說不完的心里話,就要先平視孩子的眼睛,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不急于去評價和隨意否定孩子,積極地回應孩子。
3、溝通當中多肯定、多鼓勵。想要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長要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減少孩子對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溝通當中多肯定多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認可,這樣他們的叛逆情緒就會逐漸緩解。
當今社會生活離不開手機,有些孩子從小就開始熟練操作手機,到了12歲的孩子由于處于青春期的前奏,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孩子會找家長要手機,家長不要打罵孩子,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引導孩子做出明智的選擇。
12歲孩子要手機父母怎么辦
1、多做一些運動,轉移注意。家長利用一些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將孩子從手機上轉移出來。多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或者女孩子多做一些游戲,讓孩子覺得游戲比手機更好玩,這樣手機也就會慢慢淡出孩子的視線。
2、培養孩子自控力。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總是玩的樂不思蜀,忘記了時間,而父母在這個時候喊停時,孩子會感到很痛苦。因此做家長的應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在約定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預先約定時間,時間結束了就及時的終止接觸手機,這樣一點一點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3、營造一個安靜的家庭環境。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要手機而吵鬧,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孩子那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呢?父母和諧,一家人其樂融融。氛圍好了,孩子的一些習慣,自然糾正起來就要方便很多。
4、和孩子討論學校對手機的規定。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的禮儀,以及如何對付那些可能用電信詐騙的人。事實上,這些生活技能也是孩子早晚需要學習的,父母不必過于緊張,允許孩子犯錯。
1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擁有了一定的是非觀,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依舊有些青少年不懂得說話的技巧,總是口無遮攔,讓父母非常苦惱。
12歲孩子說話口無遮攔怎么辦
1、換位思考。想讓孩子知道什么話說出來會讓人尷尬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體驗他人的感受。說話不顧后果的人通常都以自我為中心,不在意傾聽者的感受,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學著換位思考,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孩子口無遮攔。
2、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在生活中,很多大人也沒有掌握好說話的技巧,更別提孩子了。因此,對于培養孩子“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甚至希望孩子一兩天就能學會。
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慢慢去成長。平時孩子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如果說錯了話,父母事后要指出來提醒孩子,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不能說這句話,會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當然,如果孩子做得很好,沒有任何不恰當的地方,父母一定要及時夸獎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對的。這樣,孩子慢慢就學會“選擇性”地說話了。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孩子說,我這個找不到了,那個丟了,而且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去改掉孩子的這種壞毛病。
12歲孩子總是丟三落四怎么辦
1、分析原因后再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丟三落四,是孩子記憶力不好、獨立生活能力不強?還是懶散沒有養成好習慣、玩心太重、心思沒放在學習上面?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多多關注他,及時發現問題所在,才能更好地陪孩子一起改正。
2、固定不動孩子放物件的部位。給孩子一個固定不動的地區,有標準的家中能夠給孩子一個專業的柜子,放置孩子的書籍和小玩具,規定孩子把教材、練習本、玩具分類放置,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掛置一些毛絨娃娃、貼到一些兒童繪畫,把這片小世界構建成一個青少年兒童小天地的氣氛,吸引住孩子去鐘愛和珍惜自己的這一片“小世界”。
3、讓孩子了解到丟三落四的弊端。讓孩子了解到丟三落四的弊端,您何不試一下下列方式:不可以孩子一丟失東西就給他們買新的。僅有當孩子意識到東西遺失后很不方便,才很有可能會大量地了解到丟三落四的弊端。
例如,紅領巾丟失,不要著急著買,讓他去挨一次指責;茶壺丟失,讓他口干一天等。讓他了解到丟三落四會產生損害,他之后便會當心了。此外,許多父母會處罰孩子用自身的零花錢,去買常常遺失的東西,這類作法的實際效果也非常好。讓孩子用自身的零花錢買東西,會讓他了解錢的得來不易。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在平時一定要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孩子面前不要出現過多的爭吵,同時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干擾孩子交朋友的權利,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正確的建議,做到這些就可以讓孩子安全順利地度過叛逆期。
12歲孩子說什么都不聽特別叛逆怎么辦
1、多跟孩子溝通,與孩子商量。家長應從態度上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遇到問題要與孩子商量著來,給他自主的空間,多聽聽他的想法,拿出方案,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視,這樣他就會愿意與你溝通,愿意讓你參與他的事情,拉近彼此的關系。
2、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家長總是會用否定的眼光審視孩子,那么孩子會覺得家長很反感自己,這時候家長可以換位思考,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思想。當家長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之后,便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能夠緩解孩子的不耐煩,也可以減少叛逆期的發生。
3、尊重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漸成熟了,再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會使他們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我們需要改變這種方式。應該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緒特征,發現他們有問題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幫忙,理解他們的感受。
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多家長不懂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怎么教育都不管用,其實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的良好言行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以身作則要遠比一味指責孩子更有效果。
12歲的孩子雖然已經進入了叛逆期,會做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行為,但他們也有一定的是非觀,懂得如何宣泄出自己的情緒。所以在發現孩子是故意破壞東西時,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后多多引導他們。
12歲孩子故意破壞東西怎么辦
1、保持寬容心態。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有寬容的心態,不要嚴厲批評孩子,也千萬不要說“不許再把玩具拆了,不然明天不給你買新玩具了”,這樣警告和威脅的話,有時候父母的批評和警告,很可體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2、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我們首先應該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才能更好地教導。
如果孩子是故意為之要批評教育,要是不小心或其他情況導致的,要耐心和孩子講清楚他的行為,會給別人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叮囑他們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能影響到他人。
3、引導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提一些問題讓孩子 去猜、去想,例如鬧鐘為什么會響呢?為什么會滴滴答答的呢?假如把鬧鐘的針取掉了,那么安會走嗎?還會響嗎?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問題提出后,主動帶領孩子從“破壞”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