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孩子們逐漸步入青春期,表現出叛逆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要經歷這道坎,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孩子叛逆該怎么辦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堅持平等原則。當我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的養育方式往往是基于命令的,但青春期是完全改變這種情況的時候了。
我們需要平等地對待我們的孩子,而不是作為我們紀律的對象。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我們孩子的任何想法,無論它是否正確。只有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孩子才能接受我們的教育。
2、分開交流以保護孩子的隱私和自尊。在叛逆期,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與孩子溝通。在這個階段,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叛逆思想,這是他們的隱私。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信任,就無法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僅要多和孩子交流,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盡量單獨與孩子交流,說話盡量溫和,讓孩子感到溫暖。
這樣的態度更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促使孩子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14歲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越來越完善,孩子會逐漸出現不聽父母話的現象,對此家長很是煩心,不知道如何與孩子展開有效溝通,為孩子做出正確引導。
14歲男孩父母說什么都不聽怎么辦
1、注意溝通方式。許多家長對孩子說話總是不加思考,看到什么不如意就對孩子發號施令,說話的時候也是隨心所欲張口就來。當家長一遍遍地說,看到孩子當耳旁風的時候只知道動怒發火,從來就不知道反思自己說的話孩子能否理解,往往就會出現對牛彈琴的局面。
家長與孩子交流不僅要有耐心,更需要有專業的育兒知識。家長只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充分了解,才能對因材施教。家長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說話語氣、內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只有家長說的話孩子能聽懂,孩子才能付諸行動。
2、對孩子指令要明確。很多時候家長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對孩子一遍遍地說,甚至會說上很多遍,孩子之所以無動于衷,并不是孩子不想聽、不去做,而是家長說的話太攏統,孩子壓根就不理解大人的意思,也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發號施令之前,一定要想好孩子能聽懂的恰當說辭,給孩子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指令,讓孩子知道怎樣做、如何做,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叛逆是一個生命中必經的過程,因為他們從自己沒有意識,慢慢成長到有了屬于自己的意思,并且他們的智慧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有時也會變得更加不滿足。那么,孩子特別叛逆說什么都不聽怎么辦?
孩子特別叛逆說什么都不聽怎么辦
1、觀察溝通
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并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2、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標準,會產生自責和不滿的情緒。家長也會難免責備孩子。在責備和不滿中,孩子的表現就更加差勁,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每個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自己明明讓他往東,他去偏偏往西,越是阻止他們反而更來勁,好像生來就是讓家長生氣一樣,家長對于這種情況也是束手無策,那么,15歲孩子叛逆厲害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
15歲孩子叛逆厲害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
1、學會尊重孩子
有些孩子的心智沒有發育成熟,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所以他們也是和成年人一樣需要被尊重的,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放下權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以粗暴去壓制他們,要學會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
孩子的想法都是特別幼稚的,家長也不應該輕易否定,而是多去鼓勵他們,只有雙向互動之后才能夠產生積極的意義,孩子也不會和父母對著干。
2、相信孩子的能力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不管你說什么孩子總會拿出相應的理由來,甚至還會覺的父母比較煩,不想給父母說話,那么,15歲孩子叛逆厲害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呢?
15歲孩子叛逆厲害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
1、耐心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都很難溝通,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話大部分都聽不進去,家長和老師在與其溝通的時候要多些耐心,這個時期的孩子犯一點錯是難免的,只有多些耐心,和孩子細心的溝通,知道孩子的心里想什么,才能教好孩子。
2、少嘮叨,多贊美
其實對于15歲叛逆的孩子,宜疏不宜堵,不要總是嘮叨,最好是找到孩子的愛好,虛心向孩子請教,孩子會因為你也喜歡他的愛好,并且還得到你的贊美,而變得愿意與你親近。
現在的年輕人們在婚后生完孩子之后,就會快速的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以孩子就會交給家里的老人帶,而老人們都是比較寵愛孩子的,不論平時提什么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導致了不聽話,那么7歲的男孩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
7歲的男孩說什么也不聽怎么辦
1、很多的父母們在發現孩子不聽自己話的時候,就會將孩子抓起來,然后對孩子進行打罵,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發現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們應該冷靜下來,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與孩子好好交談,教給他們道路,用愛去融化他們。
2、父母應該很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應該放下這個父母的身份,在平時以孩子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很好的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夠打開孩子的心扉,了解到孩子。
3、平時父母們應該多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到孩子對哪方面比較感興趣,然后盡力的去培養孩子,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父母們尊重孩子,孩子們在日后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使孩子聽話
1、需要權利。孩子表現出喜愛集體,想要大人的權利,但又不愿意承擔責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覺得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現實生活,從而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
2、需要主見。家長的批評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憤怒,孩子不想讓大人感到順心,相反還覺得自己很有主見,其實孩子是未能從全局出發,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實,片面地夸大某些不完善之處,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
3、需要主意。常常表現出做事言行不顧后果,我行我素,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這時的孩子容易把先進人物說成沽名釣譽的“投機家”或“傻子”,無端懷疑他們的動機,甚至否定他們的先進事跡;對于身邊的好榜樣,則冠以“拍馬屁”的稱謂,給予排斥和嘲笑。
4、需要獨立。孩子不想和父母溝通,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獨立去做,卻往往把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少年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好人好事無人夸,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鬧“獨樹一幟”。
5、需要贊同。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脾氣暴躁,拖延,但又希望能達到家長的理解與贊同。
這樣,通過了解孩子表現出反叛的思想、行為等“唱反調”的現象,家長即使在“權威”動搖后,也要盡量理解孩子或接受孩子的“非常叛逆”,“說什么都不聽”,“不知如何教育”的現狀,緩解自己的暴躁情緒,避免發生親子關系的正面沖突,影響親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