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立能力是指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衣服、鞋襪、打掃衛生、整理衣服和床鋪、和洗手、洗腳、洗臉、洗腳等。孩子自立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呢?
導致孩子自立能力差的原因
1.父母的溺愛
在幼兒園,孩子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老師都會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但回到家里的時候,一些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就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做,甚至吃飯的時候還是一口一口的喂到孩子嘴里。這就導致了孩子自立能力差。
2.孩子還沒有掌握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孩子由于年齡小,在做自己的事情是還不知道程序跟方法,孩子遇到困難了不是去指導孩子怎么去客服,而是直接接手事情代替孩子去做,這也就導致孩子不會照顧自己。
3.缺乏重復聯系的機會
孩子們剛開始學會穿衣服的時后,他們很高興,經常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但是之后父母就不再讓他們自己做了,孩子就會慢慢失去興趣,不想再做,這讓讓孩子失去了反復練習的機會。
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能力
1.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父母可以刻意給孩子一個不完整的答案,讓孩子獨立用腦思考,得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說自己解決不了,讓孩子幫忙。這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2.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孩子想說什么,也不要先說出來,不要替孩子表達。
3.逐漸改變孩子的依賴心理。給你的孩子一個工作或角色,賦予他責任,并在他完成后鼓勵他。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會導致他們提高自立能力。
4.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時,一定要把孩子介紹給別人,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產生自力的意識。
5.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例如,父母可以通過給他們一套工具,并讓他們自己管理,但是父母可以間接來幫助他們的孩子。這與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關系。
6.將您的孩子交給別人照顧一段時間。孩子遠離父母和熟悉的環境,必須努力配合和適應他人的生活習慣,有時為了達到自己的要求,也得費心去解釋或勸說,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有用。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的一些小建議,總之,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必須采取適當的引導,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手段,必然會讓孩子具備獨立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