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學以來,做爸爸媽媽的心就沒有放下過,你說孩子不聰明吧,只要是跟學習無關的東西他能揣摩半響。要是寫作業那肯定是不會,一心便是想著出去玩,打也打了,說也說了,就是一副不在乎的姿態,就是不愛學習。老師說這是小學孩子厭學的現象,需要多加引導。使用了許多辦法,都沒有顯著的改變!這樣下去真的憂慮孩子就這么廢了,小學孩子厭學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小學孩子厭學
1.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協助兒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方法是影響兒童學習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的學習效果可能不明顯,進而打擊其自信,對學習產生厭倦感。推薦大家先和老師溝通,找出孩子厭學不愛學習的原因,然后針對性地找出方法,為孩子調整。
2.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因為不斷地失敗而不能成功,他將失去繼續奮斗的動力。父母在這個時候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起初,父母可以找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做,當孩子回答時,父母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孩子,給孩子一些實質性的獎勵也是很好的選擇。這樣,便可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難度。這樣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有耐心陪伴孩子,給予幫助。
3.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兒童的自我鼓勵能幫助他時時充滿學習的動力,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掌握所有合適的時機,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并告訴他只要自己動手,就能比任何人做得更好。指導孩子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設定完成目標所需的時間,當孩子順利完成任務時,父母便可稱贊孩子,并能給予孩子大量的獎勵。
4.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安靜地注意孩子的每一個動作,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父母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要心知肚明,然后對癥下藥,根據孩子厭學的行為,正確地與孩子溝通交流。父母應該讓孩子完全開放,和自己交流。這是一種對癥下藥,能真正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疾病。
孩子在校內單調乏味的文化學習會逐漸打消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間接導致孩子厭學,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參加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讓孩子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興趣,多點耐心慢慢的引導改變孩子,相信孩子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