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散漫,通常是因為他們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感知,他們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做事有效率,有時間緊迫感。一般來說,孩子不知道做某事越快越好,他不認為慢有什么錯,那么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缺乏連續性
拖延者幾乎總是在要做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事物上玩耍。這種不完全性使得很難保持高度的專注。家長看著孩子們混日子,很明顯他們基本上是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玩具,或者不停地問父母這個問題怎么辦等等。
看看有的家長,怕孩子不認真寫作業,即使是二、三年級,還要陪在孩子身邊進行督導,時間長了會給孩子養成依賴,家長在孩子身邊不會動腦筋去想答案,當父母不在孩子腦子里不會思考和寫作業。
2、孩子缺乏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在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只有讓孩子理解了時間的意義,建立了節奏感,才能在習慣養成的前提下,一點一點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學習和做功課的孩子們的生活往往一團糟。如果家長只專注于孩子的學習,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3、父母本身缺乏時間感
通過與家長的交談,我們發現百分之五十的家長缺乏時間觀念,甚至自己的工作本身也沒有條理。看似正常的日常飲食、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都很隨意,正常上學平日可以從九點到五點上班,周末放假就會睡覺,三餐不規律。
4、孩子受到不同世代教育的影響
有的孩子在父母身上明明是養成了好習慣,可是到了爺爺奶奶家,這個習慣就會被老人寵壞了,縱容了。
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說他們工作很忙很累。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生活,放學后負責接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孩子會逐漸失去責任感和自主做事的動力,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老人負責的。
5、家校結合是片面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他們只是想著孩子上學了,有老師照顧就不用太擔心了。如果家長及早發現遲到現象,及時和老師了解,和老師商量解決辦法,有了老師的配合就容易解決。
找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幫孩子制定合理的計劃,家長以身作則的同時也要監督孩子去完成,讓孩子高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