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承擔;2、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讓孩子自己選擇;3、家長要制定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孩子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怎么辦
1、不能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寵著慣著孩子。孩子作業沒做完,有家長幫寫,起床起不來,有家長幫孩子叫出租車,衣服、鞋子、書本統統都會幫孩子整理好。實際上,孩子的事情還是得孩子自己去做。只要事情造成的后果不嚴重,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的后果也由孩子自己承擔,這樣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感和責任意識。
2、讓孩子自己選擇
“如果你7點吃完飯,還會有時間玩玩具,如果7點半吃晚飯洗完澡,那就沒有時間可以玩玩具了。如果你八點吃完飯,你可就要被老師罰站了哦!” 家長提前告知了,就一定要按這個規定進行,一是讓孩子知道時間的情急狀況,而是可以讓孩子承擔自己的結果,學著去調整自己的時間、行為和方式。
如果孩子實在磨蹭,無法做到,可以試著冷處理,讓孩子遲到幾次,感受一下那種氛圍,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優秀的,所以不用擔心孩子的情緒問題,只要家長不要責備就行了。
3、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門前,孩子磨磨嘰嘰,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多帶來的后果。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懶散的原因
1、過度照顧
孩子懶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所要做的事情,有人替他做。“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這話本沒有錯,可是,有些孩子甚至在上中學后,父母還覺得他小,或者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一切包辦。就差把孩子照顧得生活不能自理了。
2、夸獎過多
現在很多家長秉承著,正面引導孩子,能夸獎就不批評。小編在這里說這些,并不是讓各位家長去批評孩子,而是不要去過度的獎勵孩子。如果對孩子獎勵的過多,那以后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在等著獎勵,對這件事情本身的動力,積極性就會隨之減少。他就不會去重視這件事情,慢慢的生活就會變得懶散。
3、過度保護
害怕孩子吃不飽,端著碗追著喂飯。怕孩子磕著碰著,就不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等等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會對孩子造成責任感的缺失。剝奪了孩子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選擇決定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