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愛玩游戲,因為游戲中的“世界”非常精彩,包括聲音、畫面、動作都深深吸引著他們,但是如果孩子自控力不好,就很容易沉迷其中,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注意。
孩子長時間玩游戲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種,因為父母不喜歡他打游戲,平時控制他,比如說“只有周六能打一小時啊”——這樣的控制——會讓孩子覺得游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
就像我告訴你“絕對不許喝雪碧”或者“一星期就讓你嘗一口”,那你一定會覺得雪碧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飲料,逮住機會就恨不得偷喝一箱。這種情況父母只要放開限制,“游戲是你的事,你的事你做主”,孩子很快就會把游戲看得普通。
第二種,情況會嚴重一些,這個孩子的能量已經被父母吸食到非常弱了,弱到沒有力氣活在現實世界中,必須到網絡世界里去找一點存在感。
父母把網線一拔、電腦一扔,孩子可能就接受不了——網絡是他最后的庇護所了。父母嚴守邊界,不再去評判、控制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在你能力范圍內去滿足。
比如,他想玩游戲,如果你經濟能力可以,就給他換更好點的電腦,屏幕更保護眼睛一些,給他換更舒適的座椅,可以支撐他的頸椎,讓他少駝背。當孩子感受到現實世界里的父母是安全的、溫暖的,對他沒有期待、沒有評判的,他還有必要蜷縮在網絡世界里嗎?
借此機會好好反省自己,把對孩子的焦慮、控制、期待都收回到你自己身上。
哪些情況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游戲
1:家長太忙,沒時間陪孩子。
很多家長就會把手機或IPAD等電子產品丟給孩子玩,久而久之導致電子媽媽的產生,導致孩子依賴和沉迷。或者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家中保姆,他們管不了孩子,也沒有好的陪伴和習慣養成的方法,為了孩子的情緒好,也就管束不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最終導致孩子對手機和游戲的依賴。
2:父母嚴苛,控制性很強。
很多網癮和沉迷手機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控制出來的。孩子想玩手機是正常的,只要作好約定適當引導就好了。但很多的父母很嚴苛,視之為洪水猛獸,嚴格控制。孩子得不到,就會想方設法去得到,你越抗拒,孩子就越持續,孩子的網癮游戲癮就是這樣被管出來的。
在我們的咨詢中,很多媽媽就是在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這方面與孩子斗智斗勇,設密碼,藏電源線,斷網,斷電等,最終孩子的缺乏感就被媽媽激發了,一個人心中缺什么,他就會不停地去追逐,網癮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了。
3:縱容寵溺嬌慣的孩子。
被縱容的孩子,心中是沒有規則和邊界的,心中也沒有敬畏和延遲滿足的自覺,所以當接觸到游戲,在極致獎勵的快感和巔峰體念刺激下,是很難控制自已,很難從游戲中停下來的。
4:夫妻關系不和或者單親家庭。
夫妻關系不和的家庭,單親的家庭,大部分的孩子都嚴重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會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好,或自己的其他原因導致了父母的不和或離異。他們缺乏成就感和價值感。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這些,而在游戲里恰恰就有,所以他們才會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
5:父母沉迷游戲。
孩子的學習,很重要的就是模仿學習和觀察學習。而父母是孩子最最重要的模仿學習的對象,所以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何父母沉迷游戲,那么孩子有樣學樣,有很大的機率為沉迷于游戲。
所以家長回到家里一定要以身作則,你想要孩子少用手機,你就先別用。你想要孩子好好學習,你在家中就多多讀書,培養出良好的家庭氛圍。所以,我們給團隊的兩句行動綱領就是: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已,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小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的危害
1、時間失控。孩子玩手機上癮會導致其時間失控,使孩子在不知情或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造成大量時間的荒廢,致使孩子黑白顛倒,白天沒有精力學習。
2、情緒失控。孩子玩手機上癮會導致其情緒失控。孩子長時間玩手機之后,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會下降,在父母發現孩子長時間玩手機而管教他時,孩子會大發脾氣、情緒失控,如同變成另外一個人,而且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失控。
3、社會功能缺失。孩子玩手機上癮會導致其社會功能的缺失,使孩子與伙伴分離,不能正常與伙伴交往,對原來的愛好也會失去興趣。
而且,沉溺在網絡和手機之中,會造成孩子社會角色的缺失,比如學生放棄學習、伙伴交往中遠離伙伴等,導致孩子出現人格上的缺陷、人際交往的困難以及失學、逃學等行為,從而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當中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