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孩子雖然已經(jīng)上小學了,但他一直是個沒有自己想法的人,不敢自己做決定。在他敢于做任何事情之前,他必須先征求父母的意見或指導。對于孩子太依賴大人怎么辦?
孩子太依賴大人怎么辦
1、要加強溝通不武斷
作為父母,不要總是一副家長做派,無論如何都要依靠你的權威來欺負你的孩子。這種做法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勢必會讓他產(chǎn)生強烈的厭煩感,從而滋生叛逆的心。
所以,作為父母,要對孩子敞開心扉,調整自己的立場,以冷靜的態(tài)度,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去面對孩子,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正確地為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深入他們的頭腦,提供正確的方法。
2、要培養(yǎng)獨立性不溺愛
當你的孩子長大了,想要自己嘗試的時候,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輕易阻止你的孩子。尤其是現(xiàn)在一些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長不能停下來,而是要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即使可能會讓孩子精疲力竭,甚至會有一定的風險,家長也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讓孩子去實踐,才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行為習慣。
3、要懲小罰大不遷就
孩子由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不完善,加上對自己行為的自制力差,所以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面對這些錯誤,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千萬不要覺得這是正常現(xiàn)象,或者認為孩子犯的錯誤“無害”,就讓它過去吧。
這不是讓孩子感恩和反思,而是讓他錯誤地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帶領他,重復類似的問題,最終形成一個不容易改變的壞習慣。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指出,糾正,絕對不能去縱容他,縱容他。
小孩子太依賴媽媽怎么辦
1、給孩子時間自己安排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大人完全安排好孩子的時間,而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永遠不會得到發(fā)展。
可以和孩子一起試試選購一個他喜歡的鬧鐘,有時間觀念的知識,孩子可以自己安排事情,也可以避免上學遲到等,讓孩子提前做某事,例如做功課、上廁所等,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明確完成所需的時間。
2、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有這樣一位媽媽,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去學校還要費力的把他抱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因為怕老師看到,才勉強放孩子下來了…這樣的孩子怎么長大?怎么會有自主權?
想讓孩子自理,就是給他一些空間,到了睡覺的年齡,讓他孩子一個人睡,讓他學會整理自己的床,讓孩子自己規(guī)劃的小天地,如何把自己的房間裝扮得更漂亮,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
3、給孩子條件讓他去鍛煉
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鍛煉身體,我們孩子4歲就對洗碗感興趣,太矮了,我給孩子準備了一張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喜歡工作,想自己洗碗,水龍頭太高,夠不著,媽媽給你準備了一張小凳子…”
孩子興奮地喊道:“謝謝媽媽!”馬上踩到小凳子開心的學著大人洗碗的樣子,到了5歲現(xiàn)在對做飯很感興趣,踩到凳子上,穿上圍裙,我旁邊指導下做飯的步驟,學著做飯看起來不錯,自己炒的菜很有成就感,而且吃的很飽。
孩子太依賴大人怎么辦?只要孩子付出努力,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有信心。這種“我能”的感覺非常重要。它是孩子發(fā)展獨立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