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維護親子關系的橋梁,也是了解孩子、督促孩子、引導孩子的最好方法,但是隨著孩子的青春期到來,總會出現和家長說話就不耐煩的情況,這讓很多家長都很憂慮,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么了。
孩子不耐煩和大人說話怎么辦
一、共情: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為了教育孩子,嘗試了各種方法,但孩子就是沒法聽我們的話,這讓您也感到比較沮喪。
二、具體化:您可以具體描述下孩子是怎樣脾氣大?以及平常家長都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嗎?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并具體分析:
a、“發脾氣”這件事情是有效的:無論對孩子的態度是軟還是硬,孩子在與爸媽的溝通中習得了“發脾氣”這種態度對父母是有效的,所以會一再運用。
解決:無論是發脾氣、耍小性子、還是哭鬧等,家長如果減少對這些行為的關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會用這類行為來應對。但不關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視”,家長也要保持對孩子相對的關心,在孩子“鬧情緒”結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討應該做什么,怎么做。
b、經常用負面語言教導,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對孩子評價、批評過多,不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也可導致孩子不與他們交流。
解決:減少對孩子直接的評價,減少用負向語言批評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層面上溝通,先建立與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過于強勢與控制:無論是“軟話”還是“硬化”,父母無非都是想要告訴孩子“你得按照我說的做”,這就讓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覺。
解決:接納孩子,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孩子表達的父母不認可,也要給予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并認可他有自己的想法這件事,再討論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青春期的孩子為何對家長不耐煩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么管。廣州心理咨詢為您解讀: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該怎么辦?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種價值觀。當然了,這種價值觀與父母的價值觀有些偏差,因此受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孩子們就會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從而遠離父母了。
當一個女孩子覺得父母的關心是啰嗦,除了孩子青春期叛逆外,也需要父母們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啰嗦?
比如:天天重復一樣的話,問一樣的問題;天天一大堆道理,叮囑孩子好好寫作業,要聽話……這誰聽了能不煩?
沒有任何孩子會喜歡家長的嘮叨,包括成年人面對自己的父母的嘮叨。
嘮叨除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體貼,嘮叨里面還含有一種權威和控制。嘮叨給人傳遞的信息是“你不知道你該做什么,我必須告訴你,以免你犯錯”,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非常介意別人說自己不行。
孩子不愿意和大人溝通怎么辦
父母子女關系天然的具有緊密性,雖然很多父母后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但若能放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理解的,和孩子產生情感聯結并不困難。
很多孩子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因為每次說到不開心的事情時,父母的情緒比自己還激烈,自己情緒都過去了父母還沉浸其中。
總之他們總是在傳遞一些消極的訊息,讓你覺得自己好失敗。很多時候傾訴并不是為了得到解決方案,它就只是純粹的傾訴。如果對方只是傾聽,并對我們表達了理解,那這就夠了。很多家長自己平平無奇,卻要求孩子必須是成功人士。
所以與其把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從自己著手開始,豐富自己的靈魂,讓自己變得有趣有內涵,孩子們會在無形中接收到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