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初三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的高中,可有一部分孩子總是有厭學的情緒,這讓家長很無奈,那么,兒子上初三了就是不學怎么辦?
兒子上初三了就是不學怎么辦
1、了解孩子的想法
初三的孩子,也是小大人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是可能還沒有找到人生的目標,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家人應該有耐心的引導孩子,和孩子多談談心,一是了解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二是讓孩子慢慢的學會主動學習,為了努力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努力!
2、幫孩子樹立了信心
主要還得以心理干預為主,告訴孩子學習對于今后重要性,雖然不能很優秀但曾經努力過。曾經努力,今后無悔。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告誡孩子世界道路千萬條,但都得有所付出才能得到對等回報。樹立孩子自信心和成就感。
3、和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有些孩子不想學習可能是在學校遇到了什么問題可能是校園環境問題。可能是師生關系或者同學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可能是孩子對學習不敢興趣,但是可能對別科目感興趣,比如繪畫,唱歌,寫作,舞蹈等。孩子不愛學習可能也和家長的教育有關系。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1、學習比較苦
古人說十年寒窗苦,這就說明讀書并不是很輕松的事,讀書使我們有了煩惱與壓力。我們成年人認為這些困難與挫折是人生的一種閱歷,有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發展。但在孩子眼里不是這樣想的,他們還是天真無邪的,他們認為讀書的煩惱與壓力就是一種痛苦,他們失去了玩耍的時間。
2、沒有興趣
在學校找不到快樂和自信甚至尊嚴,所以厭學,逃學,跳墻也要逃跑,然后,問題來了~~~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在學校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學生,那么,那些怎么學都不會的學生,可以學點別的,不是嗎。
3、沒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而讀書,沒感受過讀書帶來的益處,而只體會過讀書的難處。所以這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讀書,讀書與不讀書人生有什么區別,這可在生活中去體驗,當他體驗過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后,自然會想好好讀書。
兒子上初三了就是不學怎么辦,孩子要引導,隨著孩子的逐步長大,個人意識不斷增強,你越是強壓他,反彈的意識也會越大。孩子教育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心不能太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