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小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你就要看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通過談話或者是各種渠道來了解小孩子為什么要發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又有多種的表現,我們要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首先都要知道是什么原因產生出這樣的形象出來。只有明白了這種原因之后,我們才能針對廠商這個結果的原因來提起不同的辦法,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具體來解決。
如何開導孩子的心理
1、學會傾聽,而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需要我們全身心的傾聽,說起來簡單,可能需要更多的練習和覺察,傾聽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內心自己的價值觀,放下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允許孩子想的和我們不一樣,比如我們覺得孩子就要回家第一件事寫作業,孩子卻說想玩一會,此刻,我們需要和孩子更多的溝通,而不是評判孩子是錯的,傾聽到孩子希望回家能夠有一些休息、希望有一些輕松。
2、每個父母都應該是最好的教練。我們不能聽而任之,孩子做什么都行,也不可能讓孩子完全按照我們想的來做事,這樣我們和孩子都會很痛苦,具體的心理學原因,這里不去深究,我們知道父母需要學會一些教練技術,這是很具體的學習重點,學會做好引路人,引領孩子在正確的方向上,讓孩子看到如何做才能支持到自己的成長,如何做才能培養自己的勇氣、自信、堅持。
3、樹立規則感,現在是講求同理心、共情孩子,培養孩子情商的年代,而這樣的年代并不是不需要規則感,規則感會使孩子感受到輕松、安全,比如說如果沒有紅燈停、綠燈行這樣的規則,我們過馬路會感到安全嗎?所以需要家長在培養孩子自主性、創造性的同時,也需要樹立規則感,讓孩子感受到安全。被關愛,而樹立規則感需要同理心傾聽、教練技術的引領,而不是強制、命令、指責和批評孩子。
如何預防孩子心理問題
1、要重視對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養
良好的人格關系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格與家庭教養方式有密切關系。理解、溫暖、鼓勵的教養方式更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而拒絕、批評的教養方式極易形成不良的人格,所以,父母應該采取積極的教養方式,這樣更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2、家中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沃土,父母關系和諧、家庭氛圍溫馨會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同時,父母的行為還會起到示范作用。
3、青少年要掌握情緒調節策略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緒容易出現波動,且缺乏情緒調控能力,因此其較好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策略,比如放松訓練、合理情緒療法等。
4、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
研究表明,體育、音樂、繪畫、陶藝等興趣愛好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對其個性、情緒等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5、要學會尋求專業幫助
家長、老師和青少年都要正確認識、重視心理問題,切勿諱疾忌醫,在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6、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很特別的一段時期,需要家長了解和掌握這段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征,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學校、社會、家庭要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調試策略,如人際交往技巧。學習適應策略、考試焦慮調整技巧等。
青少年心理年齡不成熟,如果沒有人加以引導很容易走上歧途,家長們在平時一定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到以身作則,及早預防及時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