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時自然會尋求獨立感,12歲以后不能獨立或者說不愿意獨立的孩子都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過度保護孩子(囚禁式保護)、總是替孩子拿主意等……這種溺愛的教育方式都會造就出孩子依賴性的心理。那么,家長該怎么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呢?
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1.孩子自己能夠作決定的事情,父母要給予支持,讓他自己拿主意,除非孩子的決定存在明顯的錯誤,否則父母都不要去干涉孩子的決定,對于孩子的決定父母要給予正面的評價,讓孩子養成自己決定自己事情的習慣,自然孩子就有了主見性。
2.父母不要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對于孩子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父母要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就不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有了自己的獨立性。
3.父母不要批評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多對孩子作正面的評價,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不在言語上對孩子進行否定和懷疑,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孩子自己遇到的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給他時間,讓他自己養成思考的習慣。
5.父母對于孩子的管理要寬松,不能嚴格,否則孩子做事情縮手縮腳,沒有主見。
孩子不獨立的危害
一、人緣不好
一般獨立性不好的孩子,多數都是原生家庭照顧太好的緣故,因為孩子在家庭中被保護的太好,所以他對外界的認知實在太少,當然心中多少都會存有害怕。因此孩子就不敢主動的去跟別人說話,當然也不能跟他人成為好朋友。總是被動等待別人上門做朋友,那這樣肯定人緣肯定是受限的。
即使遇到困難,這些相對不夠獨立的孩子,也不懂得利用周邊的人際關系,幫助自己一起巧妙的化解這些困難,更不懂借助團隊的力量讓自己變得優秀,所以說這些孩子沒有任何當領導的特質。
二、啃老
都說養育孩子是為了將來能夠老有所依,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啃老的路上越走越遠。而父母秉著愛孩子的態度,無數次沒有底線的縱容和溺愛孩子,即使成年依舊會想著為孩子的工作生活做打算,壓根沒想過讓孩子依靠自己,去賺取想要的生活和未來。
不夠獨立只能想著啃老,可是父母終歸有老去的那天,那時候這些不夠獨立的孩子該去啃誰呢?未來的生活處處都是充滿競爭的,總等著父母去包辦生活,或者是習慣性的依賴讓父母替自己爭取,那前途毫無疑問是看不見希望的。享受大年的孩子,將來也只能加大他們啃老的可能性。
三、親子關系變質
過于依賴家人就是不夠獨立最大的特質,不管是依賴父親還是母親,其實這種心理都是不太正常的。那些習慣依賴媽媽的孩子,長大后被貼上了“媽寶男”的標簽,因為他們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后,事事都是需要先過問媽媽的意見。或許不是這些媽寶男自愿的,而是他的本能反應就是找家長,可能是成長中已經習慣了有事找媽。
但是這種親子關系在外人眼中是不齒的,尤其是男孩子將來會成為另一個家庭的支柱,若是沒有承擔的能力,那之后又怎能成為合格的丈夫呢?就算在母親的建議下可以順利的解決一些事情,但誰能日后沒有其他的事情發生呢?若是媽媽也沒有能力解決時,這個“巨嬰”又該怎么辦呢?
四、對孩子將來有影響
其實孩子未來發展的好壞,都是需要依靠自身的獨立性去面對和學習的。不懂獨立對孩子,他的身上肯定是劣跡斑斑,可能連最簡單的自主性都沒有。那么這樣的孩子做事,背后必須要有人替他監督,要不然面對復雜的事情,孩子真心會有些應付不來的。
總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格,家長不需要貿然求進。而是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能過分照料,要多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機會。孩子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和一些小決定,不但有助于孩子自立的性格得到培養,還對孩子自信的增加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