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說,讓孩子適當的吃點苦是好事情,感知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家庭條件好的可以去感受一下貧困山區的生活,讓孩子知道有些人的生存條件是什么樣的。那么,現在的孩子是否還需要吃苦精神?
現在的孩子是否還需要吃苦精神
1、自律
較低的欲望可以通過放縱獲得,而較高的欲望需要自律才能得到滿足。自律要學會忍受孤獨,抵制誘惑,這個過程伴隨著痛苦,而這種痛苦,有利于我們的成長。
苦澀是生活,它來自我們內心的渴望。越有欲望,往往越是苦澀,只有學會吃苦,去除心中過度的欲望,才能安心,活得安心。吃苦,主要是禁欲,控制自己,做自己欲望的主人,需要很大的毅力和決心,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2、堅持能力
人生路上,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往往是這兩個字:堅持。
有的可以堅持三五天,有的可以堅持三五月,有的可以堅持三五年,最厲害的,可以堅持一輩子。堅持是很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的,所以,能堅持到最后的人,其吃苦的能力,往往是最強的。
3、自我控制
如果愛能控制,心有什么用,如果心能控制,何必動搖,如果愛能控制,何必心痛。
無論是在愛情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的事情就是控制自己。如果你能控制自己,你就能控制你的整個人生,但這并不容易!
自我控制需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對自己嚴格約束。這個過程也很苦,需要承受很多。普通人根本做不到。每個人都想自由,真正的自由需要自律,沒有自我約束的自由只會把你推入深淵。
如何讓孩子吃苦
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簡單的來說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然要適度,比如玩過的玩具要告訴他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要保持整潔,在寫作業時候多引導孩子多動腦,多思考。遇到一些關于他自己的問題時,要跟他商量,尊重孩子的建議,給他養成獨立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依然可以自主獨立不依賴父母。
2、培養孩子的吃苦意識
在日常可以讓他洗一下自己的內衣或者刷自己的鞋子,培養他動手的能力。在吃飯時候要讓他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告訴他浪費是可恥的。放暑假寒假的期間可以安排他一些家務,工作完成可以給相應的獎勵,一邊讓他勞動一邊給他獎勵讓他知道,他想要的東西都是需要自己動手來獲取的。
3、讓他知道父母的不易
很多孩子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就不明白父母的辛苦,就是因為他們感覺不到父母們掙錢的不易。日常可以帶他去了解下他人工作的狀況,例如在走路看到保潔阿姨們頂著大太陽在工作,就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講保潔阿姨的辛苦,看到工人在干活,讓他了解工人在工地上干活的不易。
這些事情你要概括出來給孩子聽,孩子雖然小但還是能聽懂的。這就是為什么越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他們越懂事越知道父母不易的原因。
讓孩子吃苦明白生活的不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白的。是需要日常生活的一點點積累的,雖然現在會讓自己的孩子苦一點,但是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就會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