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這個年齡是非常容易厭學的,按本人個人的理解不在乎兩個方面,一為學習壓力,壓得想逃避掉,二是馬上18歲法定成年的節點,使得心早早飛了起來。
只要是情況已然出現,那么時間就不能拖太久,此問題應盡快解決,孩子自立責任心強的,您可以試圖放手讓他在周末或者假期選擇性的獨立去到社會各階層試煉。
若孩子沒自愿去到社會自立鍛煉的,可以壓縮您的工作之余和孩子去游玩一次,這一次權權由孩子做全程作息安排,預算和游玩以及返家時間在出門前和孩子約定一致,過程中盡量都讓孩子去安排,點評返家點評應盡量完整聽孩子自己分析。
17歲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十六七歲孩子不想上學,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讀不懂,學不會。
腦袋完全沒開竅,對于書本知識天生絕緣,在學校里這部分孩子是外人,融入不進去。
二是家庭和環境的影響。
原生家庭沒有受到學校教育或者受到學校教育很少,對于學習的認識不是很清楚;還有一部分孩子身處沒有學習資源的環境,或者他的周邊人都是不學習的人,感覺學習無用,從而放棄上學。
三是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者自身問題。
比如家庭或外界給的壓力太大,不堪重負,造成心理和精神疾病,產生厭學情緒。
四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喜歡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東西。
比如技術、技能或者動手動腳操作類的事情。
五是對學習感到迷茫、無望。
認為即便是考上大學,也是墊底,出路在哪里不知道,這是一部分孩子和家長普遍的共識,莫不如不讀高中,直接進去社會,或者學習一門技術,或者幫助家里照看生意,或者直接去打工。
17歲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當家長看到孩子不愿意去上學時,千萬不要生氣發火,你要知道這樣做最容易讓孩子反感你,拿出破罐子破摔的架式來。最有效的溝通,反而是要先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通過溫和的溝通與交流,讓孩子感覺媽媽或爸爸真愛我,真關心我,真體諒我,如果我不去上學真對不起你們。當孩子產生心理內疚感后,家長只需要稍加鼓勵就可以讓孩子改變想法,主動去上學了。
身為家長,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孩子,不能光靠在家里下功夫,還必須要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和孩子各學科老師了解情況就成了常規工作,只要向老師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才能掌握孩子在班上的情況。如果你發現孩子在課堂上聽課不專注,小動作較多,且學習態度不端正,就要和老師深入溝通了。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