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正是打好、打牢基礎的階段。萬丈高樓平地起,需要的不僅是后期添磚加瓦的努力,前期打地基的牢固程度更是起到決定性作用。那么一年級厭學咋辦呢?
一年級厭學咋辦
1、不拿學校進行嚇唬
不少家長容易犯錯誤,就是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搬出老師或者學校來嚇唬孩子。有時候很管用,但對孩子來說,就是無形中增加了學校的恐懼感。所以說,家長不應該如此做,而是給孩子灌輸學校的美麗概念才行。
2、陪伴孩子多去學校轉
家長應該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一同去學校附近進行轉轉,可以的話,再進校園里轉轉。經常如此做的話,孩子就不會對學校產生陌生感,而是漸漸出現熟悉感。要知道,人對于不熟悉的地方也是很抵觸的。
3、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4、經常玩耍
放學時間或周末時間,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知道,上小學后不是只有學習了,放學后仍然可以玩耍。晚飯后的時間也可以把作業做完,且作業太多時,不要苛求質量,字寫得差點或知識點不太熟沒關系,不要想著一朝一日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保持學習興趣(最低限不厭學)是關鍵,不要過于在乎一時的成績。
5、多鼓勵孩子
家長是要鼓勵孩子早點完成作業,但輔導做作業時,只要孩子聽不進去講解或做作業做不下去了,就要暫停,不能勉強繼續。可以讓孩子選擇其他時間完成。如下午不想做作業,想要玩一會兒,可以滿足孩子,讓孩子自己說出來什么時間做,給孩子自由選擇,才不會對完成作業感到厭煩。
一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
1、首先,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像幼兒園那樣整體玩了,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從小學開始打基礎,然后努力去實現它。
2、給孩子講有趣的校園故事,鼓勵孩子去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學校里面除了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做有趣的事。
3、在孩子面前不要說老師的壞話,相反要多說老師的好,很多孩子不想去上學,就是因為對老師有誤解和恐懼。記得以前就聽過有人這樣跟孩子說:你不聽話,到時候找老師收拾你!類似的話孩子聽多了,就會以為老師很可怕。
一年級厭學,導致基礎不牢,好比浮沙之上筑高臺,不能長久。如果孩子在一年級階段厭學從而沒有打好基礎的話,會直接影響以后能走多遠,所以學校和家長務必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