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壓力普遍比較大,因為他們面臨著升學的壓力,這樣的現實讓孩子變得不開心,特別容易焦慮、脾氣大,所以父母要在生活生給孩子做好輔助。
高二學生脾氣特別暴躁家長怎么辦
很多時候孩子的壞脾氣和脾氣暴躁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慢慢的養成的,所以家長首先要學會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穩定自己的情緒,父母好情緒,孩子才會勇敢溫和的和你一起面對困難,把“你在看看題,你怎么就不會呢?”改為“我們在一起認認真真的審審題”可能事情就簡單了。
切記不要和孩子大聲喊,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
所以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夫妻雙方之間有矛盾后,一定要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千萬不要在孩子跟前發生爭吵,一個和睦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身心,當孩子生長在一個不斷爭吵的家庭環境之中時,會使孩子情緒壓抑、性格粗暴,而這些不良的影響會成為孩子成長的負擔。
其次就是父母之間也要好好說話,和平相處,冷靜的處理問題。孩子善于模仿,家庭的成員是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樣子!
最后晚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看書,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孩子一起領略書中的樂趣!相信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和一位你期待中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發脾氣,父母要記住這幾點
1.不質問孩子,少問為什么
就是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理由總是一捅就破,所以家長在質問孩子的時候,在孩子看來是一種責備或者嘲笑,而家長需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并不是嚴厲的指責和冰冷的抱怨。
2.要尊重孩子,和孩子說話時看著彼此的眼睛
其實在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中,并沒有存在所謂絕對的誰對誰錯。因為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卻并不希望受到太多的束縛,這些情況都是情理之中的。在此時就是需要和父母找到彼此之間的一個平衡點,才能在父母的幫助下,安穩度過叛逆期。
3.要留意自己的情感變化
其實生氣的人很容易被發現,要觀察自己生氣時的情形,要想想自己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發的火,可能是生活不如意,工作壓力太大,或者對自己犯錯誤的不滿,如果覺得自己的怒火正在加劇,那最好先離開當時的環境。如果能憑借獨處調整情緒,就去做。
青春期孩子脾氣暴躁,父母難道只能隱忍,有更靠譜的辦法嗎
1、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就是無論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要愛和接納他?
我們首先都是人,他是孩子,我們是成人,雖然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比孩子更有情緒控制的優勢,但是我們依然還是會被情緒左右。一旦孩子的行為過分的時候,我們怎么可能持續的愛和接納他!我們并非機器人,即便情緒管理我們存在優勢,我們也無法做到持續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能反思的父母固然好,可是一旦我們給予孩子的只有愛沒有規則的時候,他就會變得不安,因為這個時候,他不知道父母什么時候會收走愛。此時,在孩子看來父母笑瞇瞇的背后可能是更大的情緒爆發,或者拋棄。所以他們作的更嚴重,他們需要不停的去驗證父母的底線和規則在哪里,父母是不是會持續的愛我。
很多事情,對就是對,錯就錯,不會因為他情緒不好,他生病了,我們就說是別人錯了。只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選擇了陪伴和不去解決那件事情,等他情緒穩定之后我們再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接納孩子,他就全對,別人就不能有不同的意見。
2、對于有情緒的孩子,父母不能有情緒,不可以發脾氣。
這類父母是典型的神級父母,而且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喜歡講道理的道德圣母,信奉民主教育,我對孩子要尊重和講道理。但是隨著孩子長大,發現自己講不過孩子的時候,往往自己氣的一肚子氣,卻又不知道如何解決。還有一種是根本不敢發脾氣的父母,在他們看來父母是不能發脾氣的,因為父母發脾氣后孩子的脾氣更嚴重,問題更難解決,所以他們選擇的就是我絕對不發脾氣。
面對孩子,當我們有情緒而隱忍不發的時候,孩子可以感覺的到,往往很多時候我們越是不說,孩子越是迷惑,他們會覺得父母很虛偽,明明氣的要死,還說不生氣,最終孩子會因為我們的榜樣,也成為一個不愿意接納和表達自己情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