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去上學是大多數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就會暴跳如雷,對孩子嚴厲批評,想要通過這種強制孩子去上學。但這種方式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即便孩子到了學校,也會有逆反心理,不愿意好好學習。
孩子不愿意去學校怎么引導
1.對孩子表示同理心
孩子向父母吐露心聲,往往是希望能夠獲得安慰和鼓勵,從而推動他們重拾信心。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聽懂他的言外之意,一昧數落或者打罵,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從此不敢說心里話。當孩子向爸媽吐露心聲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產生共鳴。
2.一起找出原因
當聽到孩子主動談及不愿去學校的情況后,不妨把談話的主動權交給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等等原因。只有找準了源頭,爸媽才能“對癥下藥”,跟孩子協商解決辦法。
3.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4.給予方法指導
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家長要對孩子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技巧進行指導,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5.挖掘學習動機
家長需要從孩子日常點滴中發現孩子閃光點,多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去學校主動學習。
6.發自內心的一個贊許和鼓勵
使孩子感受到被關注和被重視的欣喜,他們的自信心會大為增長。一段時間之后,當孩子對學習產生越來越大的興趣的時候,厭學心理自然也就煙消云散了。
孩子不愿意去學校的原因
1.學業受挫
孩子成績不好,自己很著急又找不到原因,就會產生自己“很笨、學不會”的情緒,孩子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就不愿意去上學了。
2.學業壓力
如果孩子感到無法滿足學校教育的要求,或者對學習某個特定科目感到困難或沮喪,他們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
3.興趣和動機缺乏
如果孩子對學校的課程或活動缺乏興趣,缺乏動力去參與學校生活,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抵觸情緒。
4.社交問題
孩子可能在學校中遇到了欺凌、排斥或同學關系緊張等社交問題,導致他們感到害怕、焦慮或不安。
從這四點入手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不再為孩子的學習發愁
1.讓孩子認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平常時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與溝通,向孩子說明主動學習,對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自己的學習基礎,起到了重要作用,讓孩子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才能有效地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父母要多加指導與督促
要想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使得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有效調動。我認為父母必須要加強孩子的指導與監督力度,通過加強對孩子的指導與監督,對孩子是否做到主動學習形成一種約束力,從而促使孩子自覺、主動的去學習。
3.用主動學習的氛圍去熏陶孩子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多與那些主動學習自覺性較強的孩子接觸、交流,從接觸與交流中讓孩子得到熏陶,使得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慢慢得以養成。
4.設定目標
幫助孩子設定具體、可實現的學習目標,并與他們共同制定相應的計劃。將目標分解為更小的步驟,逐步完成。在達到目標時,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增加他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