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別總是硬碰硬,可以試試換個角度,不要總想著讓孩子聽你的,而是想想,我們怎么說,怎么做,孩子才愿意完成這件事呢?
小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1、家長的言行要足以令孩子聽話。家長的言行要足以令孩子"聽話",某種角度上來說,家長也應該遵守與孩子之間的約定或承諾,要履行好家長應盡的責任與孩子給的"任務",家長要知道"0-8歲孩子希望更多關愛,9-14孩子渴望尊重,15-18孩子追求獨立" 。
盡可能地給予相對應年齡的孩子的需求,真正做到讓孩子信服、崇拜和敬仰,甚至成為孩子的"偶像"。這時,就不會出現"為什么自己說的話,孩子總不聽"、 "自己叫孩子去東,他偏要去西" 的現象。
2、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長應該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一起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跟孩子交朋友,甚至成為"知心朋友"。這樣,孩子才愿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和陪伴者。這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愿意聽。
3、家長要做孩子學會獨處。當孩子發脾氣,耍賴皮時,往往孩子的情緒激動,這時家長應該冷靜對待,不要急于去說服他。讓孩子一個人待一會兒,學會獨處。不久,孩子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跟其講道理,孩子才會接受。
4、家長讓孩子知錯就改。當孩子做事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時,家長就會阻止,從而令孩子鬧脾氣。
其實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都沒試過,都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不行的,所以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家長要讓孩子適當體驗,讓其嘗試過了、碰壁了、受到了挫折,再給孩子講道理,他才會更明白,才樂意接受改正。
小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孩子的感受被忽略。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事都不懂。從來不給孩子發表意見。其實這會令孩子變得不聽話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長遠下來會變得反叛的。
所以家長應該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多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意見,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當孩子的意見被采納相對來說他們會更加愿意去參與,而且會更用心去做。
2、孩子沒有選擇權。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漸漸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興趣等。而站在家長的角度,總希望孩子能夠成材,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要求孩子照著辦。
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嘗試,從而令孩子產生挫折感,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要他們服從你的決定。
孩子不聽話家長一味和孩子“硬碰硬”,會造成哪些后果
1、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孩子如果變得叛逆,家長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要繼續嚴加管教孩子,甚至是比之前管教得更加嚴格,認為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之前自己管得太松了,讓孩子有機可乘。
但是事實上,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孩子被管得太嚴了,壓抑了孩子們的天性,才會導致他們的逆反。
如果家長長期如此還不知道改正的話,那么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到最后變得家長真的無法管教,等到了那時候各位家長可能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2、孩子沒有主見。很多家長都喜歡為孩子做決定,畢竟自己的社會經驗豐富,為孩子鋪好路,以后孩子里可以少走彎路。但是家長如果長期這樣替孩子做決定,沒有給孩子她們自主選擇的機會,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剝奪了她們獨立自主的機會。
這樣持續下去,孩子由于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只會變得缺乏自主意識,以后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來做決定,即便長大了也會沒有擔當,根本就沒有辦法獨立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