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對他們采取一些粗暴的手段,而是應該冷靜下來,多跟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讓他們合理地表達出來。
小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既簡單有效
1、找到原因。每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找到不聽話的原因所在,進而才能知道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希望受到父母的注意、精力太充沛等等。
2、不打罵孩子。孩子不聽話,家長往往會覺得生氣,從而批評打罵孩子。但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激發更大的矛盾,出現與家長預期相反的結果。因此,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要打罵孩子,避免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抗。
3、利用共情法引流壞情緒。其實孩子在犯錯后,已經被內疚感和痛苦所折磨了,但他們也是要面子的,就會故意做出不在乎和頂嘴的表象。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哭鬧宣泄情緒,試圖站在他的角度思考,讓孩子的壞情緒得到引流。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還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
4、讓孩子承擔責任。孩子犯了錯,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犯錯的后果,讓孩子承擔責任,從主觀上糾正孩子的行為。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的錯攬到自己身上,替孩子受罰,那會讓孩子覺得有恃無恐,從而更加任性。
5、講道理。在道理面前,任何的情緒都是卑微的。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這樣做的后果是不對的,他明白了自然不會鬧。當然家長要有耐心,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經常跟孩子談心講道理,以加深彼此更深層次的認識。
6、控制情緒。面對孩子,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不管在外遇到多少糟心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出氣筒”。如今,接受知識的途徑太多,孩子的內心都很聰明。而且壞情緒會相處傳染,會讓原本性格開朗的孩子,也逐漸變得自卑、愛生氣。
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才能跟孩子之間平和的溝通。所以說,合格的家長都不會隨意發脾氣,更不會讓孩子為他的情緒買單。
小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家長或長輩的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溺愛造成孩子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逐漸形成“為所欲為”的行為意識。
2、孩子的感受被忽略。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小,不讓孩子發表意見,這會讓孩子變得不聽話,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長此以往也會變成叛逆。
3、孩子沒有選擇權。阻止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興趣,讓孩子受挫,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
孩子總是不聽話,家長該怎么辦
尊重并聆聽孩子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不僅是表達對孩子的要求,還要和孩子溝通彼此的情緒、情感和想法。跟孩子確定特殊的親子時光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家長可以將自己下班后的時間進行規劃,什么時間段陪孩子、什么時間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就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家長的重視,通過搗蛋吸引家長注意力的行為也會慢慢得到改善。
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就意味著我們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也因此我們不會產生極端的情緒。而且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是理解、接納自己的,也就會更愿意敞開心扉跟家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