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需要及時的反思自己的行為,找到正確前進的節奏,發現真實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正確辦法,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那么,小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一起來看下吧。
小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該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并非全無道理。打罵孩子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不能簡單地以對錯界定。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只要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可行的,打罵一下也無可厚非。
打罵孩子這種看似“粗暴”的方式,但完全是出于善良的意圖,尤其是叛逆期的男孩子,除了跟父母對著干之外,還會做一些無底線和原則的事情,就應該好好敲打敲打,讓他們長長記性,不至于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比如,孩子經常去河里游泳、欺凌同學等,屢教不改。適當地敲打,能讓孩子迅速學會遠離危險,戒除不良嗜好,讓孩子逐漸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傾向,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等等。
打孩子可以說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但以下幾種情況,父母是不可以打孩子的
1、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犯錯誤時;
2、父母在自身情緒失控之下,不管孩子犯的什么錯,都絕對不能打他們;
3、到了12歲之后,孩子已經逐漸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具有強烈的,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要求,父母就更不能隨便動手打他們了;
4、孩子用盡全力去反抗時。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當他們用盡全力去反抗的時候,說明孩子的心態已經發生變化。這一刻,他站在了父母的對立面,一定要及時停手,不然會把孩子逼向更遠的地方。
打完孩子之后如何緩解親子關系
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安撫和解釋,為什么會生氣動手打他,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其進行改正。然后對孩子承認動手打他是不對的,使親子關系得到緩和和修復。
父母在管教不聽話的孩子時,不打孩子的話到底該怎么做
改變孩子行為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同意他,并向孩子說明理由,不要帶有情緒的去說,而是抱著堅定的態度,另外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么,讓孩子及時的糾正錯誤。
多和孩子溝通,孩子有時需要家長幫助才能理解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做了什么事,哪些事做錯了,會有什么后果,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選擇性忽略一些問題,就是有的時候小孩子做的一些事,我們可以選擇忽略掉;不是不管孩子,而是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沒人理,沒意思,沒人關注,孩子自然也就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