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家長們需要掌握一定的竅門,特別是與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必須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與22歲兒子溝通的竅門
1、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現在國內和國外的少兒節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說話時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平等的。所以當家長的也得這樣,要養成一個習慣,牢記家長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2、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 “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選擇。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為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
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4、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化解家庭矛盾的時候,說一聲對不起,不但不會降低家長的威信,反而會提升孩子對你的信任。所以,當我們做錯事兒的時候,要勇敢地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
5、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現在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獲取信息的手段就比家長強。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擅長的領域里拜孩子為師,經常問點問題。實際上這也為家長提供了請教孩子的時機,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提升孩子的自信。
教育22歲的孩子家長要做出哪些改變呢
一、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父母要善于無條件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態度誠懇。
二、學習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父母不妨花點時間體驗一下孩子迷戀的漫畫書、流行音樂、網絡等等,不要輕易做道德評價,而要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積極調整親子關系。父母要將孩子作為寶貴的“家庭資源”,在情感交流上親子之間要力爭達到“信息平衡”,放棄自以為“永遠正確”的居高臨下的姿態,向孩子學習。
四、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重要的家事,父母可開誠布公地告訴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創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氣氛。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的三大要點
1、時機很重要。與其花時間研究說什么,還不如明確該在什么時間說,選擇合適的時機,會讓聊天效果成倍增長。
當孩子心情好,有閑暇時,這時的聊天效果無疑是最好的,反正,如果孩子累了或者心情不好時,如果家長平時沒有和孩子建立較強的情感鏈接惡化信任,建議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聊天,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心煩和討厭家長。
2、提前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日常習慣。有些家長和孩子說話,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聊的內容,要么就是孩子犯錯,或他們覺得需要進步的地方,壓根就沒有想過孩子愛不愛聽。
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你的孩子到底喜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僅能夠在聊天中找到彼此都喜歡的話題,更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3、多肯定、鼓勵,表達自己的愛意。有時父母和孩子聊著聊著,就會不由自主地自主地去批評教育孩子,這樣的溝通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多肯定和鼓勵孩子,不要事事否定,哪怕孩子錯了,也要學會先揚后抑的方式,這樣不僅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敞開自己。
在聊天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學會使用肢體語言,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讓聊天變得更順暢,親子關系也會逐漸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