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一定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此階段的孩子其價值觀尚未行為,相信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子一定會改正的。
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應該怎么辦
1.了解原因: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例如是否因為家庭環境、朋友影響或自我控制能力差等,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2.建立規矩:家長應該建立家規,明確告訴孩子偷東西是不對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偷東西的后果。
3.培養正義感:通過閱讀書籍、觀看電影、參加社區活動等方式,培養孩子的正義感,讓他們明白偷東西的行為是不道德的。
4.獎勵正面行為:當孩子表現出好的行為時,家長應該給予獎勵,例如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等,以增強孩子的正面行為。
5.溝通交流: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告訴孩子家長對偷東西的行為的態度和看法。
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的原因
一、沒有清晰的認知。其實,年幼的孩子如果不加以管教,他們是不會有清晰的認知,無法判斷行為的對錯。他們對于物品更是沒有認知了。在他們心中所有的物品都沒有誰的之分,和同齡的小孩子一起玩時,他們看到他們喜歡的玩具就會偷走。
因為他們不覺得這件事是錯誤的,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給他們不要拿別人的東西,必須得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二、父母的溺愛。好多家長會對孩子過度的寵愛,而且他們平時犯錯,也會偏袒。而且有的家長是不會像上面的家長那樣會道歉,而是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偏袒,都會說:"沒有關系吧,給孩子玩一下,又沒有真的偷走了,大不了還給你們"。
這樣便使孩子在心中就有一種意識:拿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不是偷,而且這是爸爸媽媽同意的。所以他們今后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拿到自己的口袋里,而且也會和別人搶,所以說父母不要以孩子小不懂事作為借口而去偏袒,那樣孩子便會從小就有隨意偷別人東西的習慣,步入社會,也會做出出格的事。
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家長要避免以下錯誤的教育方式
1、當眾訓斥孩子。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身上有偷拿的行為很“丟臉”,于是便會做出不分場合當眾訓斥的舉動,對于父母而言這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但是當眾訓斥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很受傷,放大了孩子內心的羞恥感。
2、輕易地給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父母對于孩子的負面評價會讓孩子倍感焦慮,當父母不分情況地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時,孩子就不得不背負著道德的十字架,這對于自我評價尚未完全建立的孩子來說,“小偷”的標簽足以讓孩子自卑一輩子。
3、動手打罵。父母過激地教育方式很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孩子為了逆反而逆反,動手打罵的方式計劃了孩子與父母間的矛盾,把錯誤轉移到了父母的打罵上,反而忽視了自身偷拿行為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