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喜歡偷東西的不良行為,家長要及時引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杜絕打罵等粗魯行為。建議家長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少斥責,相信孩子一定會改掉不良行為。
孩子喜歡偷東西怎么辦屢教不改
1、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在生活中,父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更加能夠使孩子適當的區分好物品的歸屬權,進而明白別人的東西自己不可以輕易地亂動,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2、家長以身作則,不貪小便宜。很多時候家長使用他人的東西不打招呼,會讓孩子造成別人東西可以隨便拿的誤區,父母的言行誤導要比任何說教對孩子的影響都大。
3、適當地給予孩子零花錢。適當的物質滿足使得孩子對物質的渴求處于正常的范圍內,不會因為過分渴求而產生偏激的行為。家長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多頻率少金額的給予孩子零花錢,等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控力后在減少頻率增大金額。
孩子喜歡偷東西的原因
第一、孩子不懂偷和拿的區別。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屬于自己的,也不知道東西是屬于自己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是被人拿走的。所以,小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小孩不懂偷盜的危害,父母要對他進行指導。
第二、兒童沒有財產的概念。小孩子還小,還不懂事,所以不懂什么是財產,家里的孩子,什么都可以拿走,什么都可以,而且,他們也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
自己要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自己需要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會去拿,這是由于兒童對財產沒有概念。
第三、強烈的占有欲望。有的孩子是有強烈的占有欲的,他們覺得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看到別人沒有,他們就會覺得很不自在,這種欲望驅使著他們去偷別人的東西。
第四、父母的影響。他們平時都是很愛占便宜的,比如買菜的時候,會從店主那里買點香菜、大蔥什么的,到了別人家里,還會不經家長的允許,隨便從人家家里拿點零食什么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養成偷別人的東西,占別人的便宜。
第五、自己的內心沒有得到滿足。在平時,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要求很高,有時候,他們會拒絕給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滿意,因為他們的欲望很強烈,所以他們會選擇偷竊。
孩子喜歡偷東西家長不及時教育和引導,有哪些不良影響
對于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家庭環境是很重要的,家庭環境就是非常松懈,而且十分不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那么很可能會形成縱容孩子行為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正處于逐步發展和形成的階段,他的是非判斷能力還處于學習階段,并沒有過于清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偶爾的小錯誤如果不進行及時的糾正,那么勢必會讓孩子在道德底線方面一步步的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