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是倍加寵愛,孩子逐漸滋生懶惰的心理,日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這并不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那么,小孩太懶了怎么辦?
小孩太懶了怎么辦
1、為孩子制定一個短期內非常容易做到的總體目標。有時,孩子會由于懶散而導致課業止步不前,乃至倒退。當父母在應對這個問題時,能夠對孩子明確提出一些短期內易達到、難度系數較小的規定,讓孩子能夠得到一定的滿足感,這類滿足感會促進孩子再接再厲。
這般無間斷地學習培訓,當孩子能夠一個個總體目標逐漸達到以后,慢慢地也就可以擺脫懶散的習慣性。
2、常常稱贊并激勵孩子。常常稱贊或獎賞孩子承擔的主要表現,這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主動性,還能協助孩子提高自尊。來源于老人的稱贊和激勵能讓孩子得到史無前例的滿足感,這類細微的覺得可以給與孩子在應對難題時一種暗示著:我最棒。
它是自信心最壓根的來源于。除此之外,來源于父母的稱贊和激勵還能協助孩子提高自尊心。設想,一個有著明顯自尊心的孩子在進行事兒的情況下能不積極主動嗎?
3、帶孩子參加一些夏令營或者野外能力活動。現在很多孩子似乎都生活在溫室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受苦,漸漸養成了懶惰的習慣,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外出的機會,讓孩子在野外訓練吃點苦,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4、家長應該有榜樣的作用。孩子們有自己的小伙伴。它們相互模仿,相互比較,相互促進。所以對于一些懶惰的孩子,我們可以比較小的和勤奮的小伙伴周圍,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差距。這樣可以鼓勵孩子主動改正,家長首先要做到影響孩子的作用。
孩子懶惰的原因
1、家長溺愛:有的孩子懶于做體力活,有的則懶于動腦筋思考,主要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體或本身輕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或者家長替孩子想得太過周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
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么事都不愿意動手做。
2、家長沒有做好榜樣: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家人有懶惰行為,也是導致孩子懶惰心理形成的原因。如果家中有成人經常使喚別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孩子親眼看見這些后就會加以模仿,這也就滋長了孩子懶惰的心理和習性。
如何才能養出勤快的娃呢
1、家長以身作則。以身作則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父母本身就很懶散,那么這樣的話,又怎么可能這么教育出一個不懶散的孩子呢?所以說我們在平常的時候一定要勤快一些,好好的做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不要總是做一會兒就歇一會兒,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我們是非常無能的。多讓孩子看到我們勤快的一面,這對于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有著很大的幫助。
2、根據孩子的能力布置家務。如果覺得孩子在平日的生活當中是比較懶散的,那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式,讓孩子變得逐漸勤快起來。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布置家務,讓孩子沒有悠閑的時間。譬如讓孩子擦一擦地,洗洗衣服,先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然后再做復雜的事情。
讓孩子充分的了解到在家里也不能夠閑著,只有這樣的話,才能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等到孩子漸漸的習慣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那么他們男子的性格也就逐漸的消失了。
3、避免寵愛孩子。我們在平常也千萬不要寵愛自己的孩子,有些人正是過于寵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導致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性格。我們可以在平日的生活當中嚴厲一些,讓孩子了解到即便是在家中也不可以懶散。
千萬不要覺得溺愛是一件好事,就只會讓孩子變得變本加厲。在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盡量去命令他們去做一些正確的事情,讓他們盡量的忙起來。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就可以被養成了。